一头扎进轨道交通世界 为铁路提速不断加劲
翟婉明(左二)在科研一线。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实干创业的典型人物和群体。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成都与祖国勠力同心共奋进、勇担使命并肩行。即日起,本报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聚焦70年来,在蓉城大地上为祖国改革发展矢志奋斗、作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书写蓉城大地各行各业奋斗者在不同岗位上的奋斗故事,激励各界挥洒汗水、不懈奋斗、齐心追梦。敬请关注!
今日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市科协主席翟婉明
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台架高速运行,振动冲击声气势磅礴。模拟高铁真实运行环境,一项项测试数据由此获得。和平日一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市科协主席翟婉明正关注着相关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无论节假日与否,只要不出差,他几乎都会在上午9点前走过校园来到实验楼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由翟婉明创建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及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和高速列车-桥梁-轨道相互作用模型,助推了中国铁路数次提速及高速化发展……怀着让中国高铁技术引领世界的梦想,从1981年来蓉至今,翟婉明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梦想
让老百姓享受交通便利
“让老百姓乘更快的车,享受交通便利,是我大学时的梦想。”首次乘火车赴蓉念书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1981年夏,大雨连绵,宝成铁路塌方,火车绕道,翟婉明两天两夜的车程变为三天四夜。那时他便暗下决心:“要学好本领,让老百姓坐火车更快更舒适。”
怀揣着“交通天下”的理想抱负,大学4年,翟婉明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4年后以专业第一佳绩,被推荐免试攻读西南交大硕士学位研究生,仅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修完所有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成为西南交大历史上首位提前毕业的研究生。翟婉明有着很深的“交大情结”。1991年,翟婉明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才31岁的他再次破格晋升,成为当时全国铁路系统最年轻的教授。
过去30多年,翟婉明保持旺盛创造力。他一头扎进轨道交通的世界,创建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及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和高速列车-桥梁-轨道相互作用模型,助推了中国铁路6次提速及高速化发展,被业内称作是中国铁路提速的“助推者”。
创新
全球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投运
2016年,翟婉明作为总设计师的全球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蓉成功投运。这种以锂电池动力包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将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新型交通系统。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新能源空铁以锂电池为牵引动力,具有绿色环保、噪音低、占地少、适应性强、投资少、工期短、运能适中、快捷准时等优势。
回忆起三年前这一幕,翟婉明难掩激动,“目前,新能源空铁模拟正常载客运行状态,已进行总里程近2万公里的运行测试。大邑已经规划了线路。”
除新能源空铁之外,翟婉明还在研究高铁维护、保养的难题。“目前,我国高铁已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期运营维护阶段。”在他看来,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高速动车组与承载基础结构系统动态性能演变及疲劳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比如轮轨磨耗的发展演化及其对高速动车组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其中包括车轮多边形磨耗、钢轨波浪形磨耗这些世界性难题。又如,环境与高速列车动荷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基础结构部件损伤与性能劣化及其安全控制的问题。”
情感
用自己的力量贡献祖国
翟婉明56岁,人生几乎一半的时光,留在了成都。那些夺目的成果与创新,也大多诞生于成都。
而就是在成都九里堤,西南交大的那间小小办公室中,翟婉明为中国铁路发展所进行的前沿创新与探索,仍在风风火火地进行。
“祖国培养了我,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贡献祖国。”翟婉明说。
“我国高铁已成为世界舞台的聚焦点。” 翟婉明指出,高速度、高安全、高效能需要依靠科技保障,只有基础研究强大了,高铁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他期待通过协同创新,攻克高铁前沿科学问题,破解重大工程实际难题,使我国高铁能尽快走出去,最终实现中国高铁技术引领世界的梦想。
翟婉明表示,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很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像西南交大及其所在的成都,也相继出台了很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办法。这几年,从上到下已经看到很好的成效。”
“就成都来说,成渝高铁、西成高铁都已建成,蜀道难已成为历史。” 谈到成都,翟婉明分析,高铁的快速发展,也为成都建设世界城市打下了基础。
本报记者 宋妍妍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范锐平强调,外事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树牢“外事无小事”的思想,严格外事纪律和服务管理,将“加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