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蹲在路边吃面的满足与旁观者的笑容 会让人有些怀念那一种幸福 ○冯 晖

成都晚报 2019-03-26 07:37 大字

牛王庙吃面-游支健摄影并授权使用

如果在光绪五年,你出成都东门,过长春桥,不远就是天福楼。远望芷泉街的东头是高大的紫东楼。再往东,一座气派的大庙就是牛王庙。如果你还有兴趣与力气,再往前,穿牌坊,过一洞桥直奔牛市口。当然,再往东走,沿东大路你一直可以走到重庆看滚滚长江水了。

如果在30年前,你在牛王庙一带闲逛,也许就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景象。1980年代游支健先生就是这样按下的快门,图片中心位置是一辆木制平板车,带双侧挡,车是倾斜着停靠在路边,车身与路沿石有一个夹角,作用是让板车占用的路面不会太宽。车身下有阳光投下的影子,这影子告诉我们这是中午时间。年轻男子穿长袖白衬衣,右手一支烟。脚上是塑料拖鞋,鞋型有些小。为什么穿拖鞋,这样做活路走起来并不方便啊。仔细看,这其实是一双女式拖鞋,估计是他在路上随便捡了一双鞋子穿在脚上。他一边抽烟,一边微笑着看着眼前两个孩子。孩子像是姐弟俩,蹲在路边,一人一碗面。姐姐吃大碗,弟弟吃小碗。说小碗其实不小,至少相当于现在的二两面。弟弟右手握住木筷非常靠前,对小小年纪的他来讲,这筷子就是木棒。碗里有些汤,像是清汤面。面长,柔顺,有弹性,是一种俗称“叶子面”的手工面。面在口里,垂在碗中,这是一种豪放而投入的吃法,只怪面太香。姐姐背面侧向对着镜头,看不清楚面部,动作优雅含蓄,若有所思。这样的海军服,是我们童年非常熟悉的时装,也是非常喜欢的打扮。我也有一身男式海军服,穿起来走路带风。女孩马尾辫由一个小巧的发夹固定。背景里,依稀可以看到有妇女背孩子走过,再远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四处放置的竹编筐,这一定是牛王庙的一个街头市场。

牛王庙的出现一定与牛有关。清康熙7年(1668),成都牛市发生瘟疫,为消灾免难,人们捐资修建了牛王庙,并铸造了一尊铁牛供奉。牛王庙街也因此而得名。据老成都人回忆,当时牛王庙有一个不小的骡马店,店内平时除了骡马外,还有少量黄牛。这里还有骡马牛钉脚掌的店面。开钉前,必须要把它们牢牢地绑在木头柱子上,而且缰绳高挂,让它们动弹不得。因为东大街的改造扩建,2003年牛王庙整体搬迁至三圣乡了。

1980年代初期,邹代全辞去132厂车间主任的职务在牛王庙上街34号开了一家面馆,就是后来有名的“老号全欣面”。当时面馆生意火爆,吃客都是蹲在街沿边吃,因为店面太小,放不下桌椅。2002年牛王庙老街撤除,面馆搬离。2014年邹代全去世,面馆歇业。不久,后人在福字街重新又开了家面馆。姐弟俩当年也许吃的就是“全欣面”,到底是不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图片中洋溢的欢快。有时快乐是一种感受与心情,虽然物资条件算不算优越,比起现在可以说有些艰苦,但幸福的滋味让我们有些羡慕与感叹。小孩子蹲在路边吃面的满足与旁观者悠闲开心的一笑,会让人有些怀念那一种幸福。

新闻推荐

为近千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本报讯(记者卢薇)近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近期组织全省各市州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