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度对话上海“博学”流浪者 “博学”流浪者:我没想过成名 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

成都商报 2019-03-22 01:19 大字

两个从北京来的小伙给沈巍赠书纸板被沈巍写满毛笔字后,才会被卖掉沈巍

这么多年,我坚持的生活理念是,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

有人说,我是因为受了刺激才捡垃圾。我一再和他们解释,捡垃圾是由我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的。

新闻背景

一位街头流浪者 引发一场流量狂欢

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黑白头发打结的流浪老者,在这几天火遍各大视频平台。

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博学流浪者”等称号。紧随其后一干网络主播与微商的加入,几乎完全将这种围观变成一场流量的狂欢。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悲惨的故事被编了出来:博学多才的流浪者、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上海徐汇区审计局的公务员、妻女车祸过世精神失常从公务员沦落为流浪汉……

记者调查

系长病假公务员 26年来薪酬正常发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多方调查核实,他真名叫沈巍,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上海相关部门证实,沈巍系某区审计局长病假员工,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分别联系到沈巍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但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近7年,沈巍多在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沈巍腹有诗书,谈古论今,未伤害过任何一人;只是他将捡来的垃圾堆在酒店门口的绿化带里,既有碍市容,又令过往行人不适。这位负责人称,他曾看到过沈巍的工资卡和身份证。

负责沈巍所在片区的一名城管称,沈巍的确博古通今,但在捡垃圾方面走进了死胡同,“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办。”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近日深度对话沈巍,还原他流浪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沈巍自述

关于家庭

迫于父亲的约束和压力 选择不喜欢的审计工作

我的父亲是我反思人生的样本。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学的航海专业,从江苏到上海后,他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我出生在上海,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父亲和外婆的关系不好,不知何故父亲常迁怒于我。我喜欢画画,也喜欢读历史之类的书,但父亲深恶痛绝。有时候,我卖了垃圾买了书,回家时,只能悄悄藏在衣服里不让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觉了,我才敢在被窝里偷偷把书拿出来看。

那时的语文老师说,我有压抑感。是的,我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

学审计专业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如果父亲很客气地交流,我一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我会选择中文系或者国际政治研究。

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我没有名校背景,对审计专业也不喜欢,但在父亲的约束和压力下,我才做的这个选择。

这次网上走红真是不虞之誉,没想到。不过,这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一辈子没想过成名,人要实至名归,做到了自然就出名了。

我最向往成都,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关于工作

在单位捡垃圾被投诉 从此没再上班了

我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我在艰苦环境里长大,为了买书,从小就捡垃圾,橘子皮、碎玻璃,能卖钱的都捡,然后就去买书。

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进单位的第一天,我走进卫生间,发现垃圾桶里扔了很多纸。我觉得可惜,有用的东西不该这样被浪费,所以就捡起来。

从此以后,只要在办公大楼一天,我就捡有用的东西,比如报纸或者只印了一面的纸。但不捡可乐瓶之类的东西,我经济独立了,不需要再卖钱来花。

那时候,我工作很勤奋,每天很晚回去,有时直接住在办公室。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有人投诉我在单位捡垃圾。那是1993年。

回家后一进门,我70多岁的外婆就从床上坐起来,扯着嗓子喊,你们单位的领导来过了,说你脑子不正常,老捡垃圾。我就想,到单位和领导们解释一下。

第二天,我还没去找领导,结果几个领导就来找我谈话。他们说,沈巍,从今天起,你收拾下办公室的东西回家待岗。他们认为我捡垃圾,脑子坏了。

(注:对于沈巍的说法,相关审计部门予以否认,表示他们并没有逼走沈巍。)

那天,费城交响乐团在上海万体馆演出,我本想去看。但人生头一次遭受挫折,有点经受不住。坐上公交后,本该在中途下车,但车到了南浦大桥终点站。我就想,那就回家吧,多读点书。但家人和我闹起来了,像不认识一样。我生平第一次哭了起来,觉得很委屈。我捡垃圾不卖钱,而且给单位节约。怎么就成了这样?

关于生活

坚持的生活理念是 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

1995年,和家人赌气,我去外面租了一套房子。老房子快拆了,我想快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了。但直到2001年,房子才被拆。房子拆了以后,我就住在邻居家一个老头的屋檐下,直到2002年春节。之后,我搬到了浦东。后来家里人给我指定一个房子,但因为被邻居投诉,我两次被人赶了出来。那时候我和家里人断绝了关系,正式流落街头。

我有钱,不需要人接济。这26年来,单位一直在给我发工资,大概有2000多元,我的卡里目前约有十万元左右,其中部分是父亲的遗产,拆迁时他把房卖了,我分到了十多万。

每天凌晨两点钟,我会推着三轮车去附近几个固定的点捡垃圾,点太多身体受不了。大概五点钟,我回到睡觉的地方,眯一会儿。天亮后就开始收拾。我会把吃的、用的,报纸、书,塑料、铝罐之类的分拣开。

六七点钟收拾完了,就去附近的地铁里看会书,到八点钟左右找个地方去睡觉。

读书时,不懂或者吃不准的地方我会用手机查查,连的是附近商家的网络。之前曾买过一部手机,但被人偷了。之后托人在网上买了这部500元的二手手机。

我喜欢画画,下载了很多名画的照片,我也会把看中的书的封面存下来。

我不想红,喜欢宁静的生活。这么多年,我坚持的生活理念是,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

关于谣言

我没结婚 捡垃圾也不是因受了刺激

2003年之后,我就很少和家人联系了。

2012年9月30日正好是中秋节,弟弟联系到我,说父亲不行了。那个时候,我流落在一座大桥下,头发乱得一塌糊涂。我就叫了一个认识的人给我剪下,剪得勉勉强强吧,又借了几件干净的衣服。我甚至问人,要不要带点东西。

到了上海长航医院,父亲在病床上,十年不见,他不认识我了。

知道是我后,他开始流眼泪,紧握着我的手,说很愧疚。他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他一直打自己的耳光,我已经泣不成声。我说算了,都过去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我已经流落街头。他说,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好又是中秋节,买个月饼大家分着吃了。

我走后不久,父亲走了。

网上有人说,我的妻子和女儿在一场车祸里丧生,这是在造谣,我没结婚。中学时,我看中一个女孩,暗恋了很久。直到工作后,有人说,她就在我对面的医院工作,我写了信托人送过去,结果人家已经有了对象。之后,就再没有心动过了,静如处子。

有人说,我是因为这个事受了刺激才捡垃圾。我一再和他们解释,捡垃圾是由我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的。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别急着管流浪汉叫大师

其实,从这位谈吐与形象有极大反差的“流浪大师”被网络捕捉开始,他就注定了被“制造”、被表达的命运——他的视频先是被安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标签,以给观者造成“怀才不遇”的观感,引发同情。整个事件中,他都是一名被动参与者,或者说,他不过是一个被寄托了感情的出口,一个网红用来吸引流量的工具。

平心而论,看了网上流传的诸多视频,确实发现沈巍表达流利,知识面比较丰富,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称其为“大师”,显然是溢美。他本人也连连否认“大师”称号,称自己只是一个读了不少书的人,才不是什么大师。

只是,这个世界上大概人都是有扫地僧情结的,一个穿着破烂的流浪汉,哪怕是表现出一点与众不同的特质,人们就极容易向他投以夹杂着暧昧的赞赏眼光。平日里人们看到的那些入门书籍,听到的朴素道理,从一名流浪汉口中说出来,就显得闪闪发光。

沈巍讲那些所谓德与才的关系,人与人相处之道,一点都不高深,围观者又何曾不明白。

他们之所以持之以恒地赶来“听课”,其实不是为了听这些道理,不过是为了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围观一宗不寻常的事件,而这无关乎同情,只是一种猎奇。

至于那些主播、微商,目的就更是赤裸裸了,“大师就是流量”。当漂亮的脸蛋、风情的舞姿已经不太容易吸引直男们的关注,据说在短视频平台上比蔡徐坤还火的“流浪大师”就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来蹭一蹭热点,简直不符合一个网红的基本修养。

被围观的“流浪大师”,在这场狂欢里,只是一件橱窗里的商品,他被展示,被猎取,被假惺惺地赋予各种意义,其实这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将“捡垃圾也看作是正常劳动”的普通人。

沈巍肯定不是什么大师,而对他各怀心思的人,却可能真的是“小丑”。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闻推荐

明明买的是新车 但咋个看都像是二手的 销售商愿补偿8000元,消费者则要求退车

李飞就是从这家汽车销售公司买的车考虑了两年,李飞(化名)终于决定下手,首付加按揭花了15.18万,在成都一家名为信美达的汽...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