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欧洲艺术家的礼物

四川政协报 2019-03-19 10:56 大字

■本报记者 唐召怡

春天的校园,海棠花开成片片粉红的云雾。3月15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走进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的礼物”的精彩讲座。

出生于1940年的勒·克莱齐奥,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度过的,战争和纳粹的阴影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反思战争,反对独裁,这些都一一反映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国内知名学者对他的评价有“他是世界主义者”“一个批判者和反思者”“听从于自己内心的浪漫主义者”等。

从庄子、孔子谈到墨子,从鲁迅、老舍谈到莫言,勒·克莱齐奥说自己喜欢中国文化,他认为不论哪国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在他看来,老舍笔下的京城百姓生活,有着莫泊桑现实主义的神韵。他认为曹雪芹气势恢宏的《红楼梦》,与英国小说《名利场》都写了一个变幻的时代,都写到大家庭发生的变故。他还两度提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示十分钦佩诗人的想象力和才情。

“在我看来,中国最伟大最美的丰碑之一是文字砌成的,那就是文学。”近年来,勒·克莱齐奥与中国文学学术上的交流频繁,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近期,还有一位也来自于欧洲小镇、生于二战时期的老艺术家造访了成都,他的作品目前仍在成都麓湖·A4美术馆展出。这场名为“罗曼·西格纳:影像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的展览已开幕4个多月,将于本周末结束。

100台投影机、205件作品,让现场观众没有距离感,不需要通过阅读材料或具备艺术史的背景就能看懂它们。作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罗曼·西格纳的作品被誉为“时间雕塑”,在传统雕塑重视三维空间的基础上,他把作品内涵延伸到了第四维度即时间维度上。通过不同组合的三维物体、现场活动、摄影和活动影像记录,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魅力。

瑞士一位知名策展人评价罗曼·西格纳的作品是一种悲剧性矛盾的象征——人类在对更高的追求和对自身局限的认知之间的苦苦挣扎。

新闻推荐

清明祭扫注意!成都磨盘山公墓周边交通组织有调整

皇恩寺片区清明祭扫期间,为保障皇恩寺片区交通有序,交警五分局将对皇恩寺周边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控。期间,环绕皇恩寺的环线...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