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六医院、市十一医院整合在即,两院联合主办学科建设畅想会新六医院:“一院三区”踏上发展新征程

成都日报 2019-03-15 02:49 大字

影像科医生讨论病例

神经内科医生查房

消化内科副主任向谦在畅想会上

□邓晓洪 张银梅/文 林子欣/图

心中有思路,脚下有道路。如何畅通思路,为未来开辟更好的道路?

3月9日,周六。很多人都在休息,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的200多名员工却在这天做着事关未来发展的事情。

两家医院整合在即,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新六医院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市六医院和市十一医院联合主办了以“新时代、新天地、新征程”为主题的学科建设畅想会。两家医院的9个重点科室以及200多名员工从医、教、研等方面,对新六医院未来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川大华西医院的付平教授和董强教授逐一点评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大背景

两院即将整合

新六医院“一院三区”格局粗具雏形

正值百花齐放的春天,市六医院和市十一医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新天地、新征程”学科建设畅想会因此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寓意。

市六医院副院长黄雄说,举办这次学科建设畅想会,基于两个大的背景:

首先,2019年是成都市级公立医院的“学科发展年”,各家医院都在聚人才、想办法、挖潜力、促发展,“作为成都城东唯一的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市六医院自然不甘落后。”

其次,市六医院和市十一医院即将整合,如今正是关键时期,新的市六医院的“一院三区”格局已粗具雏形。此时畅想学科建设,可让市六医院和市十一医院的员工提前交流、磨合,在发展思路上达成一致,从而凝心聚力、共同奋斗,让患者在全新的市六医院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于两院整合,设立新市六医院,这一工作是从去年底启动的。对两院整合,市政府要求市六医院要主动作为,一方面拓展学科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按期完成医院项目建设,尽早提升金牛区、成华区区域的三级甲等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医疗救治综合服务能力。

之所以提到“尽早提升金牛区、成华区区域的三级甲等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医疗救治综合服务能力”,是因为合并后的新六医院,将有建设路(沙河)院区、西部(量力)院区和东部(东虹)院区,“三个院区,我们将以病人为中心,分区布局、分步实施,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各具特色’的新院区。”副院长黄雄说。

那么,这次学科建设畅想会给即将整合的两院员工带来了什么呢?

新前景

学科发展天地更广

科室着手提前规划

市六医院神经内科是个颇具特色的专科。该科目前是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的“示范卒中防治中心”、中国卒中协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予的“综合卒中中心”,以及中国卒中协会授予的“中风120四川特别行动组成员”和中国帕金森联盟授予的“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科在成都率先发展“科联体”,将多个基层医疗单位合作,让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已经在成都市小有名气了,那市六医院神经内科还想如何发展呢?在畅想会当天,该科主任王伟文呈现出他们的发展总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实现科室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目标;在以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癫痫等为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学科延伸,发展神经康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痴呆)、睡眠障碍、神经介入、神经重症等方向的亚专科;提升专科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及学科地位,促进神经内科持续、长久、健康地进步发展,使神经内科成为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齐头并进的省级重点学科。

该科副主任刘梅说,市六医院作为城东片区唯一的三甲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口多,辐射面也广,“科室提出的学科发展目标,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短板和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她说,在即将建成的西部(量力)院区,神经内科将在那里设立中法(法国)睡眠中心,帮助失眠患者解决病症,“不论是场地、设备还是技术、人才,都将是高大上、最前沿的,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向谦是市六医院消化内科的副主任,在畅想会上,他代表科室上台去表达了该科对新院区的畅想。他们考虑得非常细致,从科室总体功能分区到新院区空间功能设置,再到学术布局要求,以及业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患者服务智能化等等,都做了分析和设想。他说:“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所以我们非常希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技术和服务,如今两院整合,院区增加,不仅为科室提供了发展契机,也为患者享受更好服务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学科发展的大好机会!”

在3月9日当天的畅想会上,多个重点科室对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中午1点多才结束。

构蓝图

5个小时的热烈讨论

理出“国际化、智能化、人文化”目标

院长刘德顺说,这次畅想会整整用了5个多小时,每个参与人员准备都很充分,收集到很多发展新思路,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难看出,国际化、智慧化、人文化是员工们对新六医院期冀的关键词,这是现代化医院的题中之意,也是新六医院的目标所在。”

不论是医院领导班子,还是医院的普通职工,他们都认为,随着全球化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这次畅想会上,大家从“软件”“硬件”上对新六医院的国际化进行了畅想:安排人员出国进修,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人员的国际服务能力;与国际医疗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引进高端人才;购置一流的设备,参照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进行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力图将新六医院打造成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服务能力的现代化医院。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智能+”概念,这是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持续为各行各业赋能,而“智能+医疗”的模式将是医疗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智能化将贯穿医院的业务、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如医联体通用就诊卡或者根本不要卡,直接身份证/社保卡关联,可与基层医联体网络相互预约住院床位入院,病房可以直接为患者开具检验检查和住院手续等等。“智能+医疗”不仅能方便患者就医,解决看病难问题,更能减轻医生的常规工作量,让医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临床和科研中,提高职业技能。

在市六医院的这次畅想会上,正如董强教授在点评中所说的,学科建设要以人为中心,不管是国际化还是智能化,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新院区的学科建设上,人文化建设被具象化:在布局上更加注重保护患者隐私,休息区域增设咖啡厅、阅读区等,增强患者体验感,诊疗过程服务更加贴心和人性化,患者出院后的持续进行回访和关怀等,力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贴心的服务。

看实施

全新的市六医院

全新的院区打造与每个患者息息相关

“思路决定出路,认清大势,顺应规律才能发展。”市十一医院廖雪松院长说。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广纳意见,新六医院的“一院三区”格局已粗具雏形。

据了解,整合后的新六医院将顺应国际临床趋势变更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国家、省、市需求,继续朝着打造省内知名优质医院的愿景奋进,以“方便病人”为中心,分区布局,分步实施,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各具特色”的新院区。

那么,“医院三区”将如何布局呢?

沙河院区(即现在的市六医院):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远程影像区域平台、区域检验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重点打造肝脏疾病研究中心、微创介入治疗中心、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西部院区(即量力院区):将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高端“智慧医院”。这里将建成多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如:中以(以色列)口腔种植中心、中法(法国)睡眠中心、中美(美国)全科国际医学培训中心等。

东部院区(即东虹院区):将以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慢病患者等特殊群体为主,重点发展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全科、肾病内科等。

为实现这些规划,2019—2021年,新的市六医院将着力推进“中青年精英计划”和“启明星、潜力之星”计划,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培养更多高水平、精业务的医护人员,打造更多的名医,树立医院品牌。2022—2026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科排位,建成省级重点学科8—10个、市级重点学科10—15个,以优势学科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医院的国际化,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同时,持续努力推进文化建设,形成医院特色文化。

按照规划,新六医院将用5—8年时间,打造出各有特色、各有重点,相互补充的“一院三区”,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力争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省会市属医院排名前50名。

新闻推荐

阅读万象,做碎片的缝补者

□张杰(成都)从省图书馆采访一个青少年画展出来。广场空阔,大地安稳,冬天阳光温柔,犹如初生婴儿脸上的绒毛。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