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与学科融合 这样的音乐进课堂你见过吗?

成都日报 2019-03-08 04:01 大字

你或许听说过传统弦乐阮、琵琶,或是西洋乐器尤克里里,但你知道“中华小四弦”吗?它既有阮、琵琶的外形,又兼顾吉他、尤克里里的音声。去年,这种新型民族乐器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总课题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将它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们接受并喜欢上它?金牛区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新型民族器乐进课堂

助力音乐课程一体化

伴随着清脆的鼓声,老师们从四面汇聚走上舞台,齐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琴声从他们的指尖上传来,现场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3月5日,在茶店子小学南区举行的金牛区音乐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音乐教育展示与交流汇报活动现场,老师们用充满民族元素的乐器“中华小四弦”,结合弹唱、合奏、舞蹈等多种形式,融合古诗词吟唱、四川清音等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一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演出。

“这是我们探索民族器乐进课堂的一次大胆创新。”金牛区音乐教研员吴蓉介绍,老师们从接触“中华小四弦”到文艺演出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很多老师在假期里都在不间断练习。因为这种乐器易学、易奏、可以自弹自唱,所以老师们还将它进行了再次创作,与川剧、四川清音、童谣、古诗词合唱、藏羌彝合唱等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与戏剧作品相融合,还有老师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民族音乐。

目前该区通过扎实的教师培训、成立“中华小四弦”学生社团等途径,推动民族器乐进课堂。

民族文化与学科融合

推进还需不断实践

“它不仅可以走进音乐课堂,还可以学科融合,将经典古诗词的学习结合起来。”吴蓉表示,“中华小四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创作性特别强。除了可以与各种具有代表的民族音乐相融合,还可以通过它弹唱各种经典古诗词,将诗歌的魅力赋予这个乐器中,让学生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吴蓉介绍,目前进课堂的器乐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多都是口风琴、竖笛等吹奏类乐器。将“中华小四弦”这一民族器乐引进课堂,能够降低学生学习传统乐器的难度,同时还能将学生的嘴解放出来,进行各种丰富的再次创作,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表现形式多样,舞台力表现特别强。”对于这一民族器乐进课堂,马鞍路小学校长胡方廷表示非常期待,“如果这一器乐要深入课堂,以说唱的形式将经典诗歌通过不一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他认为,这需要学科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

记者 谢函颖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多央娜姆建议:将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纳入 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

成都正在创建“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图为位于天府广场旁的省图书馆、省美术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本报记者谢明刚摄文...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