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报道成都理工最新研究成果

四川日报 2019-03-07 06:4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江芸涵)3月6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近日撰文报道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润秋、许强及胡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该科研成果列为全球研究热点。,《Nature》报道成都理工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2月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该成果,题为《巨型滑坡底部超低摩擦机理——摩擦热产生的蒸汽压和CO

气压与岩石重结晶共同润滑作用》。《Nature》的报道认为这篇论文“黄润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大光包滑坡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准确测定了大滑坡在滑动时滑面的温度为850度左右,并且找到了滑坡底部高温高压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微观证据。”

黄润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4年,对汶川地震诱发的巨型滑坡——大光包滑坡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大光包巨型滑坡在滑动过程中底部温度可以达到850度左右,分解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高温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致密的底部形成高气压,借助这种类似“蒸汽机”的原理,滑坡底部摩擦大大减小。

新闻推荐

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领区 武侯成立“服务联盟”和“服务队”

武侯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现场3月6日,武侯区举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暨2018年度纳税大户表彰大会。记者获...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