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路蓝缕 “华西”生根发芽
毕启与特聘文科教授的合影(由左至右,前排:曾鑑、刘咸荥、方旭、颜楷、林思进;二排:毕启、杜奉符、孟体廉、方叔轩;后排:费尔朴、刘延龄)
毕启在办公楼门口欢迎首批新入学的女大学生
毕启
谭楷/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者按:在华西坝的钟声里长大的谭楷,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获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2016年初,他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四飞多伦多。通过对多位与华西渊源颇深的教授、专家及其后人的采访,他搜集整理了大量书信文献,并对口述材料、文献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创新解读,以文字重新叙写了“华西坝”文化传统与艰苦创业的历史,记录了启尔德、启希贤、谢道坚、毕启、莫尔思、苏道璞、林则、米玉士、姚守仁等人与华西的点点滴滴,深挖“华西坝文化”的精神内涵。长篇纪实作品《枫落华西坝》已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现摘选其精彩故事,以飨读者。
约瑟夫·毕启,1867年生于英国纽伯尔德,少年时移居美国,1899年从夏威夷登船来中国。在重庆,他与重庆女中主持工作的米莉亚姆结婚。来到成都后,毕启担任华美中学校长,为创办中国西部第一所大学作筹备工作,后来担任华西协合大学首任校长。
建校买地耐心磨掉钉子户
1905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成立,毕启与启尔德和陶维新等着手筹建大学,选中南台寺以西一大片土地作建校之用。他们以为,手中有钱,荒芜百年的乱坟坝很容易买到手。没料到,一说这土地有人要买,地价马上飞涨,还冒出大大小小的“钉子”!
“钉子”大约有三种:对于第一种漫天要价的“大钉子”,毕启显示出极大的谈判耐心,反复拉锯,把价降下来,让“大钉子”缩成可以拔动的“小钉子”。第二种“鬼钉子”,坟坝中有“义冢”、公用墓地,属于社会公有财产,又与一些田地挤在一起,产权关系一团乱麻。一些地痞流氓玩“空手道”,设法将公用变私有,盗卖给临时管理部。待发现上当受骗,地痞流氓已赚得盆满缽满,溜之大吉。对付“鬼钉子”,只能小心再小心,并依靠政府及时查处。第三种“死钉子”,无论如何这块地就是不卖。于是,校园内出现了这样的风景:东一块稻田正泼粪水,西一座农家院晾着尿片,与大学堂相映成趣。最后“死钉子”经不住舆论的压力与金钱的魔力,最终被拔掉。
华西协合大学置地建房,遭过多少“坑蒙拐骗”,毕启们如何在买卖之中学得宝贵经验?在成都市城乡房地产管理局档案馆,保存着存仁医院、华西协合大学购买土地的地契。从1905年获得第一块170多亩土地到1930年扩大到千亩,一所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大学,终于在中国西部建成。成都老百姓将这块土地亲切地叫作“华西坝”。
开学 十一名学生“服刑”
1910年3月11日,没有任何铺张与渲染,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就像一把种子落地,虽然当时只有11名学生。这些好不容易招进来的翩翩少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四川第一代大学生,真正的“光宗耀祖”。面对陌生的洋面孔,陌生的英文教材,陌生的严格纪律,陌生的环境——“与其说是一所高等学府,不如说是被坟墓包围的几栋小楼,校园四处全是高高低低的坟堆,夜深人静的时候,从窗口望出去,磷火和怪叫声让人胆战心惊”。学生兴致全无,上学度日如年,如同服刑!一年之后,11名学生少了4名。1名转学,1名病退,2名因品德问题而勒令退学。1924年9月7日,毕启亲自到门口迎接报到的8名女生。她们步入女子学院,成为四川省跨越时代的人物。
毕启办校,处处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着想,1922年学校取得了纽约州立大学赋予颁发文凭的临时默许证,1934年获得正式特许状,使学生的文凭能在美国获得承认。一张一百多年前毕启与特聘文科教授的合影照片,显示了他的生存之道——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子,美髯飘洒的“国学大师”曾鑑、刘咸荣、方旭、颜楷、林思进站在前排,毕校长自觉自愿地站在后排最不显眼的地方。毕启校长后来的一系列动作,都像照相那样站在后排,对中国文化表示非常尊重。
毕启于1946年离开中国,只带着极少的行李,留下了一座占地千余亩,涵盖医学、牙学、药学、理学、经济学、文史学、社会学等,学科齐备,师资力量雄厚,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大学。更为重要的是有上千名各科学生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中国的宝贵人才。
1954年毕启逝世,在当地的十几名华西校友参加了葬礼。学生们回忆,只有毕师母和一个女儿在身边,显得十分凄清。2015年,毕启家族的11名后人来到校南路8号,入住校长院。这座中式独院在精心维护下,仍保持着毕启离开时的模样。毕启的两个孙子,托马斯和约瑟夫,头发已斑白,他们兴奋地对记者说:“当我们小的时候,在家中的老照片上,就看到过华西校区的这些很特别的建筑。今天实实在在看到了,觉得很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筹款十五次横渡太平洋
筹款,实际是一种变相的“乞讨”。为了让开销巨大的学校正常运转,毕启曾十五次横渡太平洋,奔走于北美大陆,按响大银行家、大公司的门铃。《相思华西坝》的作者张丽萍评论说:“毕启是游说天才。不厌其烦的耐力,感人肺腑的真诚,都让人叹为观止。今天翻阅那一封封募捐信函,很容易将堂堂大学校长与乞丐两字联系在一起。个中辛酸令人唏嘘不已。”
毕启年复一年,四海奔走,募集各种捐赠,修建了办公、教学、宿舍楼等大小39幢,华西坝的建筑群,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中西融合的典范。一次在纽约,一位叫亚克门·柯里斯的医生捐赠了一台管风琴。闲聊时,毕启兴致勃勃谈起了华西协合大学的建筑,并摆出许多照片,其中一栋带中国亭子的楼房引起了老人的注意。亚克门·柯里斯欣赏着照片上的建筑,宣布由他来付钱修这栋楼。倔老头让毕启又高兴又难堪。毕启很费了一番思考,调整捐赠项目。两个月后,他与柯里斯签订了捐赠亭子楼的协议,而原来的捐赠者阿伯丁改为捐赠图书馆。这就是亚克门楼,即华美宿舍楼的来历。欧美的大学名校,无一例外地都有一座钟楼。不几年,柯里斯又捐款修建了华西坝的标志性建筑——钟楼,以及与钟楼配套的4面壁钟和机芯。钟楼建成后,一度是成都最高建筑,每天24小时,将悠扬的钟声传播四方,至少有半个成都能听到钟声。
新闻推荐
“智汇天府”2019春季人才大招聘启动 首场招聘提供岗位7万余个
本报讯(记者刘春华吴亚飞)3月2日,为期两天的“智汇天府”2019春季人才大招聘·成都站招聘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