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八晨来了一位人,大吼一声倒桶子啰!” ○冯 晖

成都晚报 2019-02-25 06:25 大字

涮马桶的老人 游支健摄影并授权使用

这是20多年前成都黄伞巷的一个早晨。照片中的老人80岁左右,站在大门后面,低头弯腰用力刷着马桶。旁边是一道侧门,门楣半圆形,上有隐约可见残存的纹饰。老人一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挽起的袖子和脚上的袜子雪白,深色围腰的下面,可以看见碎花棉布长裤。凭经验,老人身高大约不到1.6米。马桶比较高,容积大,足够一大家人整个晚上使用了。相机的广角镜头让位于前景中的马桶略微显得有些夸张。马桶倒掉后,要立即清洗,一是消除臭气,二是不让残留的粪便凝结在桶内壁。清洗干净后,放入少量清水,防止木材开裂漏水。

我不记得小时候是否用过马桶了,几年前,我倒是仔细研究过马桶。一次,我偶然在青白江城厢镇的一个普通居民院落里,看见花园里有一个装满清水的木桶,形状像出土的远古陶罐,桶身有细致复杂的雕花,搭配弧形金属提手。我花10元钱买下了它,主人觉得好奇怪,这位文质彬彬的先生现在还用马桶吗?好一个怀旧的人,有如此奇特的爱好。其实,我是用它装水和鸡粪的,还有熬药剩下的中药滓子,用这样的土法发酵制造有机肥料,培育花园里的花花草草。一次,用完了桶内的肥料,没有及时装水,几天后重新盛水,发现桶漏了。我认为桶一定坏掉了,“怪不得当时这么便宜卖给我了,原来是个歪东西。”我心里想。后来,又装了一次水,却奇迹般发现桶恢复原状不漏了。我这时才明白,这种老式马桶,密封不是依靠粘胶和油漆,主要是靠木材遇水膨胀时相互的挤压,实现马桶密闭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成都用老式木制马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每天大清早,拉粪的车队就进城了,走街串巷,有句民谣唱得生动:“清早八晨来了一位人,大吼一声倒桶子啰!”,由远而近的的吆喝声让人纷纷行动起来,仿佛听见战斗的号角。居民们将自家的马桶提到街边,一时间,人头攒动,手里都有自家的特种装备,翘首以盼。粪车来了,板车上平放一只大的椭圆形的长木桶,桶的上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口子。师傅接过桶倒入收粪车里。粪车的尾部有一个大木塞,堵得紧紧的,这是粪水的出口。

过去人家,有私家厕所的非常少,大多只有去街上公用的“茅房”解决问题,而晚上只有仰仗马桶了。过去的马桶一般是圆形的木桶,桶壁内外都上生漆,厚重。多年前,我曾经看见过王菲在北京胡同里倒马桶的照片,那时她是住在窦唯的老房子里。这是真实生活的生动写照,因为吃喝拉撒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大明星也是一样。

新闻推荐

《西望成都》推出 第205期天府文化行走在欧洲 澳门风云之成都风味

本组图片均为《西望成都》205期截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成都首档整体落地海外...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