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江海:创造互联网银行 是一次有意义的折腾

华西都市报 2019-02-22 03:07 大字

新网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江海

我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折腾的年纪,也是一个不能乱折腾的年纪,这个时候做一次有意义的折腾还是很有必要的。”——江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李强

脱掉西装皮鞋,穿上衬衣牛仔裤,变身“空中飞人”——对于江海来说,这是785天以来的全新状态。

2016年12月28日,新网银行宣告成立,这是中西部首家互联网银行,也是四川首家民营银行。时值39岁的江海,成为这家银行第一位外聘员工。他的官方身份是新网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然而,他更愿意用“创客”的标签来定义自己。

作为“船长”的江海,如何审视新网银行“创业的这两年”?掌舵“新生儿”的互联网民营银行,一切从零出发,又有怎样的压力?本期《成都创客》将镜头对准江海,聊聊他成为创客的这两年。

他放弃“稳定”

决定做一次有意义的折腾

在39岁时,江海放弃主流银行的“稳定”,开始艰难的创业之旅。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真没有纠结,因为每纠结一天,选择的成本就会更高”。在他的内心深处,喜欢去拥抱变化与不确定性。

“我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折腾的年纪,也是一个不能乱折腾的年纪,这个时候做一次有意义的折腾还是很有必要的。”江海说。

入职新网银行后,变化与不确定性每天都伴随着江海。新网银行是省内第一家民营银行,中西部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有N个第一,也就有N个未知挑战,面临着技术更迭的巨大考验,以及随时可能到来的失败。江海说:“创业本来就是不确定性的,没有PPT可以预先讲清楚创业模式,所以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在他看来,新网银行就是在创业,创造一种与主流金融企业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架构的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基于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变革背景下,新一代银行是什么?未来银行是什么?江海和他的团队,在没有任何样板、没有任何蓝图的情况下,要把新型银行的雏形勾勒出来,探索一种新的银行商业模式和技术架构,甚至给主流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这样的创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而这,实际上也是他想要“折腾”的意义所在。

他选择“奔跑”

时刻面对“活下去”的压力

创业这两年,江海每天都在兴奋,感受到一个词叫进化。

“技术变革大潮中,这家银行的人工智能体系不断进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进化。”江海说,要让这种进化来得更加猛烈,必须要奔跑。他平均每个星期在不同城市间飞行五六次,拜访洽谈、参展参会、招募人才……每次坐飞机,他总是选择早上7点之前或晚上10点之后的航班,在飞机起飞前三十多分钟才到达机场,然后一路狂奔到登机口。

这样的快节奏,难免会发生意外。2018年,江海三次赶掉了飞机,“那一刻,只恨机场太大,自己步子太小、跑得太慢。”每次快跑到登机口的时候,特别累,他总会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早起十分钟。

“在奔跑中,你看着新网银行像雨后春笋一般地迅速茁壮,以肉眼可见的一种速度迅速成长起来,每天都在发生着让人喜悦的变化。”江海说。而这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他感觉不错。

奔跑的背后是要“活下去”的压力。他说:“我觉得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把它解决了,并不是说我没有见到山,山就不在那里了,核心还是要愚公移山,把山移走!有压力的情况下,把压力源解决了才是关键!”

最后给创业打分,江海谦逊地给出了一个60分的及格分。

创客说

互联网银行 何以迅速实现盈利?

“关键在于金融科技能力和互联网运营模式”

2018年12月28日,新网银行两周年,公布了一组数据:两年来累计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300个城市,在管信贷资产超过580亿元,累计放款金额超过1500亿元。在这2000万客户里,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70%,有79%的客户都来自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而盈利情况也从新网银行的股东小米集团、红旗连锁公布的招股书及财务报告中可见一斑。从2017年的净亏损1.67亿元,到2018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超过1.4亿元,新网银行的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都让人刮目相看。

“我们能够迅速实现盈利,主要是得益于技术红利,风险大幅度降低了。”江海说,关键在于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稳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和高效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运营模式,实现银行差异化发展及特色化经营。

举例说,借助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新网银行99.6%的线上贷款申请均由机器进行自动化、批量化审批,只有0.4%的大额信贷和可疑交易需要人工干预,把边际作业成本从传统的每笔上千元降至20元;信贷批核时间从数十天降至平均42秒,最快7秒;单笔借款金额从数万元降至最低500元;借款周期从最短一年降至最短一天。

扩大客户规模,降低服务门槛,这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形成单品效应。他认为,这样的成本降低叠加,就会带来乘数效应,从而达成“盈利可持续”的逻辑。

征集令

成都创客,欢迎来战!

在成都这座城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九死一生”中,体味活下去的痛苦和快乐。他们就是成都创客,Chengdu Maker。

聚焦创客群体,用镜头讲述他们的故事,封面新闻推出《成都创客》系列短视频。我们关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看他们如何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在创新之路上摸索前行;我们关注“高龄”下海的中年人,倾听他们在身份转换、归零再出发中的焦虑与收获;我们关注土生土长的本土创客,欣赏每一朵从天府之国的沃土中开出的创业之花;我们关注漂洋过海落地蓉城的海归派,寻找在文化碰撞中迸发出的梦想火花。

如果你是一名创客,如果你身边就有创客,也欢迎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精彩故事。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分享你的故事。

新闻推荐

“接到任务 及时处理 不管多晚”

上接01版在皇冠湖体育中心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项目涉及的拆迁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主体育馆和综合运动馆的桩基也已建好,工人正加...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