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菜品有一点不地道 “我宁愿饿着”

成都晚报 2019-02-22 03:07 大字

◎肖尔亚

1988年,王开发结束了纽约荣乐园的工作回到成都,被安排在成都市饮食公司培训科当老师,负责对外培训和厨师考级的工作。30岁的年轻人张元富本来是航校食堂的厨师,被选派去饮食公司接受技术培训。

张元富和其他厨师一起,边上班边进修,从三级厨师、二级厨师,一级一级往上考。王开发既要给他们上课,也是考前培训老师和考试评委之一。张元富说,在一众名厨老师中,王开发的刀工最好、讲解最明了,“早年厨房里做红白案、做墩子、做凉菜、做笼锅的,界限比较分明,但是我发现王师傅的技术很全面,包括刀工、操作、菜品来历故事,他都讲得很清楚”。在做拼盘的环节,王师傅还即兴拿起粉笔勾画出凤凰的轮廓,张元富至今印象深刻。上完课,张元富和其他一些同学想要拜王开发为师,王开发爽快地答应了。当时大家正在准备考一级厨师,在地矿所上课。晚上,大家在煤炭供销社食堂里架起一桌火锅,几个同学跑出去买了些黄喉毛肚,回来吃了一顿火锅,张元富和其他四位厨师就算拜了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传统烹饪行业的“跟师学”几乎断代,张元富没有机会和师父在同一家餐厅共事,他就自己摸索,有不懂的就往师父家里跑。“用现在的话说,我是‘有梦’,物资匮乏时代留下了心理阴影,想改变,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张元富说,“我跟师父最像的一点就是我们都喜欢做事、喜欢‘挨骂’,挨骂了无所谓,那种骂我认为就是一种爱,你可以理解就是语气重一点,增强你的印象,是一件好事情。”大概也是秉持这种理念,张元富对自己的徒弟们从来“不客气”。张元富的徒弟之一、松云泽的厨师长苏永超还记得,过去在后厨,哪个徒弟切菜脚没站正,张师傅过去就顺势踢一脚;哪个徒弟切菜弯腰驼背、手臂没有伸展,张师傅拿起捞面的筷子就往手臂上打。我也听其他前辈讲过,张元富骂起徒弟来言辞激烈,一般人情感上都不太能接受。所以有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敢跟他说话,怕自己说错了被他骂,毕竟他跟我聊天的口头禅就是:“……(一个我不知道的东西)你晓不晓得嘛?”

张元富身型很瘦,作为专业厨师,他吃东西的要求也很奇特:在自己餐厅吃饭,他主要以甜食为主,口味越简单越好。因为对川菜的出品和供应链已经非常了解,很多时候他从外观上就能看出菜品做法对不对,“比如鱼香肉丝要‘散籽亮油’,如果做不到,我的条件反射就是排斥。所以在外吃饭尽量不牵涉到复合味型,鱼香味入口后哪些味道该先出来,哪些味道后面出来,是有要求的,如果菜品满足不了这些条件,我选择不吃。不吃饿了怎么办,我宁愿饿着。”“饥饿”让张元富从骨子里加深了对菜品的感受:成型、味道、烹调……记忆更深刻。他对传统技法的追求可以用“偏执”来形容,我曾经给他看一个美食大号做的豆瓣鱼视频,他看了几秒钟就很严肃地跟我说:“这个不对。”这样一位“川菜原教旨主义者”出川了的情况自然不会乐观:1990年代,张元富到北京工作,非常排斥外地的东西,各种“宁愿不吃”,哪怕去吃涮羊肉,也要带上自己做的调料当蘸碟。我终于抓到一个机会批判他:“你都没有吃过,就觉得别人的不好吃,这样是不是太狭隘了?”张元富想了想说:“因为我太熟悉川菜了,而且我认为川菜很强大,骨子里有这个信念支撑,就会排斥、看不起其他菜。但是现在逐渐学会了欣赏、包容,把味道的普遍性、食材的特殊性融合到川菜里,让它更饱满。”川菜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不得章法”, 张元富说,“不管从哪方面说,它都完全变了,模糊了、甚至抛弃了原本的样子”。

新闻推荐

“接到任务 及时处理 不管多晚”

上接01版在皇冠湖体育中心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项目涉及的拆迁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主体育馆和综合运动馆的桩基也已建好,工人正加...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