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市法院和市市场监管局 共享25项数据

成都商报 2019-02-22 01:36 大字

如何规范企业正确登记相关信息?企业登记信息有误,法律文书无法送达怎么办?去年,为推动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市法院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商讨建立“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企业登记信息等数据,搭建司法与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桥梁。

“2018年11月,市法院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就信息共享、协同联动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双方共享25项数据,方便了市场监管,节约了司法成本。下一步,双方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的数据共享。”

近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双方负责人就“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工作进度接受记者采访,市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诉讼事务二科负责人付驰介绍,目前,双方已初步确定25项共享数据,涉及企业工商登记名称等基本信息、企业的诉讼地位、企业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的送达结果、主体登记基本信息、诉讼地位等。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躲避诉讼文书送达,未确认送达地址等情况的,规定可以将企业工商登记地址确定为诉讼文书的送达地址。”付驰告诉记者,按照该规定,如果企业登记虚假地址或变更后未登记备案,可能会影响涉诉企业诉讼权利的行使。因此,法院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建立“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法院调取市场监管局的企业登记信息,用于诉讼送达,如果无法送达,将反馈给市场监管局,由其调查处理,这也使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更具针对性。

“如果法院按照企业登记信息无法送达诉讼文书,我们依法调查发现企业登记地址与实际不符的,将把该企业列入企业经营异常管理名录,向社会公示。”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监督管理分局副局长王刘丽称,因无法送达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管理名录的企业,将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上向全社会公示,而企业的涉诉信息等其余不诚信经营行为,也将向社会公示,为企业营造一个诚信经营的氛围。

“以前法院在立案阶段,经常因为无法判断被诉企业是否可作为被告而造成司法成本的浪费。比如有些市场主体已经消亡或被诉企业并未办理工商登记,无法作为适格被告承担法律责任,建立‘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后,还能在立案环节为法院节约司法成本,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付驰称,被告为企业时,法院立案系统还能根据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过数据交换通道从智慧监管平台自动读取企业登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经营者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涉企信息,可说目前已基本搭建起司法与市场监管部门沟通的桥梁。

红星新闻记者 庄灵辉

新闻推荐

国人过年花了1万亿,都花哪了? ■李童

猪年春节“黄金周”国人消费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人们的钱都花在哪儿了?商务部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