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清流洁”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770)两首组诗中的“其一”。全诗在清丽中抵达诗情画意的柔美,在流畅中展示对仗工整的雅致,在含蓄中解答万物适性的格调,是诗人众作中别具风格的篇章之一。
公元763年,杜甫回到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面对“安史之乱”平定的时局、面对春暖花开灿然的景象,诗性溢发,于是有了两首即景小诗。《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描绘了盎然的春景、春感,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其一”如何呢?诗中,“迟日”,意思是日子到了春天渐渐长起来;“泥融”,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鸳为雄、鸯为雌。全诗可译为:春日渐渐长起来,山峦、江河秀丽无比;春风吹拂,花草的芳香随之飘散。归来的燕子,忙着衔起湿润的泥土而筑巢;温暖的沙土上,鸳鸯正在相依卧睡。通常对此诗可褒之处有三:一是大处着墨、小格描绘。第一句“迟日江山丽”全景式地书写明丽绚烂的江山春景图,其后三句:分别从“花草香”“飞燕子”和“睡鸳鸯”三个具体的意象来一一诠释“江山”之丽,既有一呼三应的整体布局,又有从大到小、从远至近、从面及点的镜头叙事,大还大、小还小,得体、得味。二是多觉并起、诗味生津。诗中,视觉上看到了“迟日”“江山丽”“飞燕子”“睡鸳鸯”、触觉上感到了“春风”、嗅觉上闻到了“花草香”,至于“泥融”“沙暖”应该归于知觉的“下意识”范畴。一首仅有二十字的诗歌空间里,调动了人之“六觉”中的五觉(另一为味觉),其感必然非同一般,实乃大师之功。三是禽鸟入喻、意味悠长。以鸟喻人是诗中常事,但将燕子和鸳鸯同时入诗,有何内联?家燕在古诗词中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表现春光美好、书写惜春之情的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传递美好爱情、意于恋在情思的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讲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的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描写代人传书、幽诉离情别恋的有“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南唐·冯延巳《蝶恋花》),表达羁旅情愁、诉说漂泊之苦的有“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宋·周邦彦·《满庭芳》)……鸳鸯呢,喻意也很丰富,有比喻夫妻的“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汉·司马相如《琴歌》),有比喻志同道合兄弟的“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魏·曹植《释思赋》),有比喻贤者的“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汉·王逸《九思·怨上》)……而这两种鸟儿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可不可以说是诗人的经历战乱之后对家的回望、对情的热思?有温暖,也有苦愁。
如果用人性的或关于人性的钥匙来开启《绝句》“其一”,它又会有什么样的光芒呢?
“江山丽”的美景是因为“迟日”的到来,“花草香”的美味是因为“春风”的吹拂,“飞燕子”的筑巢是因为“泥融”的环境,“睡鸳鸯”的温情是因为“沙暖”的存在。是的,全诗四句,字字讲因、句句得果。
因此,《绝句》“其一”传递的人性之光,即:事物的因果关系有多种,社会学中就有单因果关系、双因果关系和多因果关系。《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讲的是一种因果的正向关系,类如电流从阀的阳极端子流向阀的阴极端子的方向一样“端”、一样“正”。强调根本、重视初心,是“源清流洁”的要义所在。
新闻推荐
趵突泉景区内前来看花灯的游客摩肩接踵记者赵天羿摄昨日是元宵节,天公作美,气温适宜,第40届趵突泉迎春灯会迎来客流最高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