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城三都” 成都公布6个三年行动计划

成都晚报 2019-02-15 03:25 大字

三城: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

三都: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

今年年初,《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明确了“三城三都”品牌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昨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城三都”建设,专门成立了成都市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共6个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2018年取得的成绩及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

据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师江介绍,2018年作为开局之年,成都着力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和文创产业生态,全年文创产业增加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引进了今日头条、完美世界、慈文传媒等国内外知名数字影视文创企业,举办了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成都国际时尚周、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天府之歌”全球征集活动、“中国电视好演员奖”表彰盛典等重要文创节庆赛事活动;设立了成都银行文创支行,组建了成都文创基金。成都位居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排行第一位,名列中国时尚一线城市。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敏介绍,2018年,成都初步建成成都城市音乐厅并完成首演,凤凰山露天音乐广场、新声剧场等即将建成投用;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白鹿音乐小镇等音乐4园区、5小镇初具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金芙蓉音乐比赛、街头艺术表演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举办西部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熊猫音乐节等各类音乐演艺活动1600余场次;引进音乐企业103家、重点项目39个,全市音乐产业产值达397.86亿元,同比增长21.69%,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发展目标。

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容表示,美食之都应该具备代表性、文化性、产业性、国际性4大主要特征。成都通过高标准建设美食之都,可以进一步传承数千年的美食文化,充分激发城市文化产业的创造性,挖掘社会和经济潜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具有更强影响力的国际美食之都。成都市贸促会(市博览局)党组书记、市贸促会会长、市博览局局长陈赋介绍,2018年成都举办重大展会活动689个,其中国际性展会156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突破”;展出面积1027.2万平方米,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1091.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参展参会人数达1.066亿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

成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熊艳介绍,因为国际体育组织看重成都的良好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单项顶级国际赛事和一系列世界综合性大赛将落户成都,其中有2019年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被称为“小奥运”的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十分有利于成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进而推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一图读懂

6个“三年行动计划”

1

《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世界文创名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在文化保存或者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领先全球优势、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发展目标

2018年,建成超过450万平方米园区载体,年内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占GDP比重约7%。

2019年,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充分提升,文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超过620万平方米园区载体,年内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350亿元,占GDP比重约9%。

2020年,世界文创名城城市品牌国内外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880万平方米的园区载体,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占GDP比重约10%。

8大实施路径

▲发展天府文化

▲落实规划布局

▲促进跨界融合

▲推进重点领域和载体建设

▲推进重大项目

▲发展文创金融

▲壮大市场主体

▲加强文创开放合作

2

《成都市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世界旅游名城,是具有世界级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全球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国际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国际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地位和不可复制的旅游竞争力的世界性城市。

发展目标

2018年,力争接待游客达到2.27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00亿元。

2019年,力争接待游客达到2.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50亿元。

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达到3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0亿元。

8大举措

围绕熊猫、交子、绿道、休闲、美食5大品牌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融入价值链中高端,建设亚太旅游大数据中心、生产力中心、研发中心、新业态培育中心、旅游人才中心和亚太旅游枢纽港,搭建旅游经济开放新平台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重塑旅游产业经济地理,形成“一区为核、一心为脉、双城共兴、多极璀璨”的旅游发展格局

◆厘清产业链条,重点建设大青城休闲旅游集聚区等七大旅游产业园区,集聚旅游“产业生态圈”

◆提升旅游产业能级,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

◆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旅游现代化进程

◆强化旅游营销合作,打响城市品牌

◆着力优化旅游环境,创造优质服务体验

3

《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世界赛事名城,是以体育为突破口的创新型城市,是宣示城市的崛起和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

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成都市世界赛事名城的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品牌赛事培育初具规模,人才支撑、政策保障、发展环境等逐步健全完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引领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动能逐步显现,到2020年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4大举措

以“一城两区多点”体育场馆规划为重点,着力构建均衡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统筹推进全市体育场馆建设

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级别品牌赛事培育为核心,筑牢世界赛事名城的主体支撑

以实施“体育+”工程为抓手,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业态布局

以打造体育赛事运营管理核心团队为重点,培育专业化、复合型的市场主体

4

《成都市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发展目标

2018年,全市餐饮零售额实现880亿元。

2019年,成都美食文化的海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全市餐饮零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

2020年,建成国际美食传播中心、国家美食文化交流创新中心、川菜标准制定和发布中心、特色美食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全市餐饮零售额突破1100亿元。成都国际美食之都的海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6大举措

▲科学规划美食空间布局

▲积极引育国际美食企业

▲加快建设国际美食载体

▲大力发展国际美食产业

▲精心举办国际美食节会

▲持续弘扬成都美食文化

5

《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国际音乐之都,是指城市音乐生活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现代都市。

发展目标

2018年,全年举办西部音乐节等各类音乐演艺类活动1600余场次,全市音乐产业产值达397.86亿元,同比增长21.69%。

2019年,推进交子(城南)艺术中心、成都大剧院等设施规划建设,提升成都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广场、天府云端音乐厅等音乐演艺载体和乐团运营管理水平;创作推出一批本地音乐产品,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乐团、剧目和赛事活动来蓉举办;音乐园区小镇初具规模,音乐演艺市场更加繁荣,力争全市音乐产业产值突破470亿元,保持20%以上增长。

到2020年,实现室内音乐演艺场所座位达3万座以上,国际化重点音乐品牌活动达30个以上,特色音乐园区小镇成为众多音乐人的追梦地和产业项目聚集地,音乐产业保持20%以上持续增长,产值突破570亿元。着力将城市音乐厅初步打造成为世界级高雅音乐殿堂,将露天音乐广场初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音乐演艺地标,成都初步成为以音乐演艺为核心影响力的国际音乐之都。

5大举措

◆完善城市音乐演艺设施◆提升城市音乐演艺品质◆打造国际化城市音乐品牌◆浓厚城市音乐氛围◆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6

《成都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国际会展之都,是指具有国际顶级会展项目、国际化水平的市场主体、先进完备的会展基础设施、专业的会展人才培育平台、完善高效的会展服务功能、成熟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化城市。

建设目标

2018年,全市举办重大展会活动689个,其中国际性展会156个。

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20年,年举办重大展会活动1000场;展出面积1100万平方米;在蓉注册的UFI认证展会项目10个,在蓉举办符合ICCA标准的国际会议25个;会展业总收入达1530亿元,国际会展之都雏形初现。

力争到2030年建成“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4大举措

▲打造“名展”▲培育“名企”▲建设“名馆”▲壮大“名业”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滕杨

相关报道见

P04

新闻推荐

如何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省税务局答疑

早报讯2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邀请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成都市税务局,在成都召开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