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都铲生意 都市纪实小说

成都晚报 2019-02-12 05:13 大字

曾智成 著

连载01

引子:上世纪80年代末至新世纪之初,我一直在成都做生意。这期间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真正让我知道了什么才叫“创业维艰”——

怀揣200元寻找门路

1988年5月,我34岁结婚了。婚后不久,老婆怀孕。我的喜忧也与日俱增。喜当然是盼了那么多年终于要当爸爸,忧却是就将为人之父你又能做点什么?

我的家设在成都临街的一栋老式穿斗房子里。门外是农贸市场,门内家徒四壁,唯一的家用电器是电灯。我和老婆的月工资合起来不足3百元。活命没得问题,但生活质量无从谈起,孩子出生更会捉襟见肘——找钱,头等大事!

单位上师兄弟一起喝茶时我将找钱的事提出来,没想到师兄弟像统一了口径回答我;要找钱只有做生意。

我被说迷糊了,也被说心动了,我踌躇满志地上街踩行情,宛如考古学家挖出个活的山顶洞人,我惊讶地发现,城隍庙军用电台标价出售,展览馆宇宙飞船买票就可参观,茶铺里还听人讲有批飞机转弯灯要脱手——

我从父辈身上开始寻找倒路,大爸在西门车站烧开水,不行。三爸在商场卖鞋子,对,倒鞋子。我兴冲冲地去找到三爸,三爸正端着酒杯自得其乐:鞋子吗我倒是在卖,我卖的鞋子是上班交给我,我又交给下班,来源是采购去搞的,天知道他在哪搞,咋个搞。你不要当“胀头子”,像我,几杯“跟斗酒”下肚就啥子都不想。

我没敢跟父亲说去找过三爸想倒鞋子,他要知道了劝我的怕不是“跟斗酒”。可形势逼人啊!

街上并排骑自行车的在说生意,单位上一起干活的师兄师姐相互问着要不要“盘圆”(钢筋),木材,连最美好的爱情,也有因生意终成眷属……无处不在说车皮、支票、回扣、介绍信。

我插不进去,我的交际有限,我苦思冥想像丢了魂。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找不到人做生意为啥不找我老婆。我至今不明白我老婆哪里去认识的这些人:染房街的老板、老板娘,政府机关的干部,四处提口袋揽工程的包工头。不止这些,我这破屋还来过不少莫名其妙的人,五颜六色,叽叽喳喳。不过他们都会对我老婆说一句:“你们那个只有那么对啰。”既然我对,找他们帮点小忙肯定还是乐意的。

老婆像听下级汇报仔细听完我想做生意的想法后,脸上立刻出现一种极古怪的表情:“你不要乱想汤圆吃,好好地上班,下班,娃娃生下来再说。”但我是丈夫,她这个人既然都能被我追到,何况要她同意一件事。老婆缠不过我,终于同意出去问问。三天后有了消息,老婆叫我晚上11点去一家火锅店见王经理,让他给点拨点拨。

王经理我见过。那晚他带一个珠光宝气的女人来过我家,我觉得破屋增辉不少。想着就要走上王经理那条路,我显得很激动,同时也对这做生意充满了历险之感。不管咋个说,第一步总算走通了,王经理就是半夜叫我去下水道、殡仪馆面谈我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我下狠心3元钱买了包玻璃纸包的“五牛”烟,算计着这烟将将就就拿得出手。准11点我在火锅店见到了王经理。王经理身边还是有个女人,但已不是上次那个。王经理一见我,非常热情地站起来作介绍:“这个是何东兴何老师,发表过文章。这个是某妹。”

王经理说的什么妹我没听清,他的一句“何老师”却让我只恨眼前没条地缝。不行,做生意第一就是要放下面子。我定住神,掏出那盒烟撕开抽了一支给王经理,点燃后王经理像吃药一样恼火,而那某妹也一脸怪笑看着他。

“听说你想做点生意丰富创作?”王经理比八哥还巧。

“谈不上,谈不上。是真想做。”我既然不要面子,说话也就无所谓。

“你有好多资金?”

我告诉王经理有200元可以活动。

那某妹发出了惊叫,王经理恨了她一眼:“资金好像少了点。这样吧,你在云南当过知青,你去云南边境带点外国的化妆品,看我那里能不能替你销一点。”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我说回去想想。走出火锅店我顺便看了一眼价目表:毛肚20元一斤,黄喉20元一斤,还有什么20元一斤我没看清。难怪那某妹要笑出声,我的可以活动的200元不知够不够他俩今晚的这台火锅。等着吧某妹,有一天我发了财,一定要带上老婆来这里。哼……我恨恨地“自想自乐”地回了家。

(下篇讲做生意遭蟒蛇狼狗惊吓)

新闻推荐

中电熊猫彩膜制造部部长张勇:把关每一道程序 为“成都制造”守好标准

正月初七,春节后的第一个上班日,但对中电熊猫彩膜制造部部长张勇来说,这已经是这个春节第八个工作日了。为了保障项目一二期...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