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之争 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何是成都的“年度任务”?

成都商报 2019-02-11 01:01 大字

资料图片

开办一家企业不难,但要长久地运营却不简单。如果要问企业家们最关心什么,他们也许更想知道政府的办事效率高不高、缴税比例低不低,又或是城市有没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采购和销售的时间和空间成本。

这些要素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营商环境。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安定的居民生活作为保障,更需要企业的壮大,以及创新创业的活跃——而他们的存在,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119个经济体在过去一年里进行了264项营商环境改革。报告指出,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这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

日前举行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成都将2019年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创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其强调的“头号工程”。这显然不再只是普通规划,而是一座城市的年度任务。

2月11日,2019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场名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在成都举行。整场会议只聚焦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成都应该如何打好“营商环境”这张牌?也许,成都应该从营商环境现状和痛点中寻找答案。

加速牌

企业的“安全感”:

政务服务效率,法治保障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为什么选择他们?因为这是一批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的人。

蛟龙港创始人黄玉蛟首先表态:“民营经济需要的,就是最大限度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就在他接受采访的一个月前,成都刚刚出台了“民营经济25条”,直面市场准入、降低成本、解决融资、权益保护等民营企业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

依照国际评估标准,设立企业的便利化程度的衡量,关键标准是程序个数、时间长短、成本多少和最低实缴资本要求。譬如,针对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企业的开办和项目审批上,“民营经济25条”提出推行“容缺补齐”制度,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总用时压缩到90个工作日内。

这一指标也被世界银行列为评价各经济体营商环境10个方面指标体系的首位。为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成都还创新推出“承诺制”,投资项目将按照企业作出信用承诺,行政机关则将行政许可事项后置的方式开展,实现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的改变。

新制度恰好破局了成都纽瑞特医药公司CEO蔡继鸣面临的痛点——建设审批时间曾一度制约企业生产速度。据悉,全球技术领先的放射性靶向药物项目通过采取了先开工,再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许可条件办理行政许可的方式,有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与英国公司进行谈判的筹码,为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

政务服务效率提高了,企业创造的价值如何得到保障?法治是企业家的“安全感”。成都给予的法治保障简单而直接: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智库,畅通知识产权违法举报投诉渠道;加强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建设,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和成都知识产权专业检察机构;将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打造营商环境则需要“硬措施”。2019年,成都还需要打出“加速牌”——政务服务效率不仅意味着5个工作日的企业开办时间,还要与全球速度相比较与竞争;法治保障也不止满足于知识产权,还要问企业所需,提升政府诚信度,保持政策稳定性,营造透明、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聚集牌

优化营商环境,

人才、资金、创新项目都来了

如何评价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一位经济界人士曾表示,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想要让营商环境的主体聚集而来,科研创新环境和人才要素至关重要。

“民营经济25条”其中一条就是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这或许能解决成都软件行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程宏表示,软件行业对人才和创新的依赖度高,从事软件行业的程序开发员往往对应着更高的工资收入,为企业带来极高的政策成本。据程宏估算,部分高收入的软件行业从业者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可能达到工资的40%。

在新政中,成都提出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同时推动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支持,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高质量发展中的成都,壮大民营经济的方式,不只是服务好“存量”,更要积极吸引“增量”。对来蓉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型本土民营企业家,成都以最大的包容度相迎: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500万元补贴。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急需紧缺人才还将纳入“蓉城人才绿卡”保障范围,分层分类提供落户、子女入园入学、医疗、住房、创业扶持、出入境和停居留等综合服务,提供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等安居保障。

人才来了,科研创新也在提速。成都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速计划,精准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具有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优势企业。为达成上述目标,成都决心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单位,采用市场化方式,抱团共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成都市场”被赋予了更广的含义。2018年持续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26.9亿美元(商务部口径统计),增长44.1%;外商投资实际到位76.3亿美元,增长17.5%。如何在政策制度改革与创新中激发人才与创新自身活力,一条条政策显示着成都的决心和底气。

国际牌

便利的市场投资,

开放前沿下的“成都引力”

国际化程度是衡量成都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尺。一列列向西行驶的中欧班列(成都),一个个加快投资的国际合作,成为了全球化趋势下“成都引力”的新注解。

年仅3岁的初创公司傲势科技,目前在无人机生产制造、培训等方面已经打造了较为完全的产业链。傲势科技CEO郭亮透露,“计划将商用无人机系统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海外市场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资金挑战。为此,成都出台一系列补贴支持政策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探索建立民营企业“走出去”资信评级制度,帮助企业分担“走出去”风险。

先导药物CEO李进还认为,市场投资的便利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先导药物目前90%的收入来自国外,李进在运营中感知到,出海的企业需要的更是高端人才,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政策力量。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成都已经明确提出保障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所有行业和领域,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此外,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统一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政策标准。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引入,让成都自贸试验区范围外商投资准入实现了由“有承诺方可准入”到“法不禁止皆可为”的转变。市发改委国际处负责人杨烁新表示,除负面清单明确载入的特别管理措施,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极大提高了成都市场开放程度。

去年5月,Arm中国正式签约入驻独角兽岛,带来的不仅是Arm中国西部研发中心和Arm中国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等项目,还将进行区域定制化发展。Arm中国商务副总裁刘润国说:“成都对企业有耐心,有效率。从考察到签约,我们用了最短时间一拍即合。”

改善营商环境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氛围、更加透明的空间。接下来,成都还要在实现有效监管和防止监管负担过重这两者之间不断维持平衡,通过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充分竞争。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新闻推荐

情暖每一次归途

“欢迎乘车,请注意脚下安全。”2月6日(大年初二)早上7点50分,停靠在成都西站的C6603次列车门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