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我值守在礼花燃放现场
三圣乡锦城绿道烟花秀 摄影 吕甲
●温月
2004年除夕之夜,在锦江、青羊、金牛、成华、武侯和高新六城区举办了“2004成都市迎新春礼花燃放活动”。这是成都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重大。承办重任交给了具有多年烟花爆竹专营资历,有完备安全管理规则与经验的成都日杂有限责任公司。
在烟花爆竹行业,厂家不单制作产品,且有专业队伍实施燃放。日杂公司作为承办方则凭据多年专营的资质,负责选定合符相关条件的生产厂家及礼花产品,并派员在现场值守,与厂方衔接协调,依照燃放活动计划,核查各项细节,同时配合公安部门监督相关安全规则的实施。
为确保六城区大多数居民都能观赏到焰火,在成都市体育中心、金牛区奥林匹克体育广场、成都体育学院和原八二信箱拆迁空地等多处设立了燃放点。我和另外两名同事被安排在位于营门口的金牛区奥林匹克体育广场值守。焰火晚会临近,那真是“忙得毛根不沾背”。数九寒天,从早到晚泡在燃放现场,已成常态。空旷的露天坝里寒气凛冽,脚僵手也僵,可脑袋却不能“僵”——活动重大责任亦重大,确保安全,杜绝隐患,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完全压倒了往昔“忙年”的轻松与惬意。
1月21日,终于在紧张与忙碌中迎来了除夕。清晨5点,夜色仍浓,我来到和同事约定的地点,一起乘车赶往金牛区奥林匹克体育广场。天渐亮,大年三十的体育广场,少了往日的喧腾,再加之作为礼花燃放点后所必须的清场,显得格外空寂。我和同事巡视偌大的场地,不敢掉以轻心。待实施燃放的外地厂家携带专用设备下午入场后,这里将布设上百门状如圆筒的焰火发射器,为周边居民带来一场礼花盛宴。
午后,领导遣我到原八二信箱旧址燃放点办事。车上二环,一路向东。眼前街景闪过,脑海里陡然忆起1974年读高中时在八二信箱“学工”劳动的情形。其时,工厂所在的二环路东二段,还是田畦成片、农舍散布的城郊乡野。在冬日铅灰色的天空下,草木稀疏,路人少至,尤显萧瑟寂寥。30年后却已是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尽管时值除夕,大街上车疏人稀,关门闭户,可仍能想象平日的繁华热闹。而我所要去的八二信箱旧址,其后更崛起一座名曰“SM广场”的大型商厦,不免生“蜀都东隅今胜昔”之慨。
下午4时赶回“奥林匹克”,旋即接到厂方人员电话,说车到西门,却找不到燃放地点。那时无手机定位导航,我只得与厂方约定,赶往茶店子西口接车带路。虽然自己又多跑了些路,但厂方工作人员能按时入场,由是心安。
燃放大型礼花是一项颇具专业性的工作,绝非黄口小儿玩弄“魔术弹”那般轻巧,安全极为重要。线缆的安排、发射筒的布设、礼花弹的装填等,自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流程与规范,其操作非厂方专业人员莫属。而我和两名同事则须在上百门发射筒按事先划定的位置布设完毕、填装礼花弹后,依照预制表格中标列的事项,对每个发射筒进行核实;燃放活动结束,则逐一检查有无遗漏。这也是值守人员最主要的任务。
待到燃放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已是暮色苍茫。抬望眼,体育广场四周如林的居民楼宅,无数的窗口溢出明亮的灯光,时有阵阵欢声笑语传来。这正是阖家团聚的温馨时刻,我不禁有些“想家”。参加工作近30载,还是头一回没与家人除夕团年,多少有点遗憾。然而,想到再过那么一刻,这楼里的人们,将伴随着夜空中绚烂绽放的礼花,高举盛满佳酿的酒杯,围聚摆满美肴的桌前,欢度除夕之夜,迎接新春佳节,又感到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甚至有了几分自豪。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还没有哪一次能如此紧密地与成都这个“大家”相连。
时针指向7点正,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在千家万户的荧屏响起,“奥林匹克”体育广场亦同时燃起了耀眼夺目的“火树银花”,在人们的喝彩与欢呼声中扶摇直上,墨蓝的苍穹顿成绚丽斑斓的不夜天……
新闻推荐
市民在成都博物馆参观小观众们在四川省科技馆体验“模拟火箭发射”市民在金沙遗址博物馆观赏展览一位少年正在四川省科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