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 带你来过我的年

成都商报 2019-02-02 03:06 大字

时光匆匆,我们长大了,而你也老了。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连过年都日新月异——年夜饭不一定要在家吃,看春晚也不是必选项……

正好,就不要再为过年而操心了吧,把这个年交给我们,让人到中年的我们,去操持过年的琐碎。别固执,要听话,小时候你常对我说的。

其实,就算这也变了,那也变了,但年还是年,是一年里一家人最重要的时光,不管是在家乡还是他乡。

操办过年,那一件又一件琐碎的事情,也是体会亲情的路径,让我们总能找回过去的时光。

年味就是腊味 放一段时间才有味

又是一年春节。每年,大周末在岁末之时,都会策划一系列特别报道,来唤起回忆、引发期待、传递年味。

比如有一年我们邀请不同年代的人来聊聊他们印象最深的年味,结果不管是80岁的老人,还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印象最深的年味,都发生在多年之前。

老成都丁守康的年味停留在电灯都没有的1940年代,“三十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盆旁,一边冲壳子猜谜语,一边烤年糕吃,玩个通宵。”那时他跟着大人走亲戚最开心的,是桌上有一叠折成三角形的双层纸,让他可以夹一些干菜包在纸里带回家。

而对住在城东、退休不久的刘敏来说,他的年味停留在1960年:正月初一可以穿新衣服,领到几毛钱的压岁钱,还可以和其他小伙伴跟着大人到各家各户拜年,“叔叔阿姨一开心,就给我们抓上几把糖,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最好的年味似乎从来不在当下,总是存在记忆中的过往。更准确地说,都停留在童年。哪怕越往后,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我们的记忆中,说起过年,最活灵活现、最有滋有味的,永远是童年时期,就像是年味香肠、腊肉那样,得放上一段时间才有味。

那时不仅有对于食物、新衣和热闹玩耍的期盼,更有一颗无忧无虑的心,因为这个世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支撑着。

等到我们长大了,开始自己支撑这个家了,年味就变得复杂了,有油盐酱醋,有人情往来,要经手一件又一件琐碎的事情,想给家人带去一个热闹而幸福的年,就不能把它们搞砸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今天的日子已经比过去好很多了,但我们依然还会为让家人过好一个年而操心,就如同父辈此前辛苦劳顿、操持春节留给我们的那些难忘年味一般,我们在春节为家人的付出,也会驻留在孩子心间,今后成为他(她)常念常想的年味。(蒋庆)

过去帮忙打下手

这回自己挑大梁

这两年,爸妈似乎没有以往那么喜欢打扫家中卫生了,东西也越放越多,越堆越乱。

小时候,家里一来也没有那么多东西,二来我妈真的是个很利索很爱干净的人,只要回想起童年时家中的场景,总是明亮整洁、井井有条。每年春节前,爸妈都要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直击死角的大扫除,我虽然只是帮忙打下手,都觉得很麻烦很累。

直到我上大学那会儿,春节前爸妈连厚重的窗帘和沙发靠垫的布套都要脱下来洗的。尤其是那个沙发布套,因为做得太紧了,需要我和我爸合力用脚踩、拿手拼命按住才能套回去。两三天整理下来,那叫一个精疲力竭。

随着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爸妈许多精力投在了小外孙身上,家中的整洁大不如前。于是这个春节前,我决定亲自给爸妈打扫一下基本的卫生。由于我妈对我帮她收拾房间时顺手扔掉一些“垃圾”表示强烈不满,我只能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干活,当然也不敢再扔东西。

我家和爸妈家的小区几乎紧挨着,走路五分钟就到。那天他们出门后,我立马开始整理清洁用品:一卷厨房纸巾、一瓶地板清洁剂、一瓶柠檬酸、滚轮粘胶筒,以及我最得力的平板拖把外加配套的干巾湿巾……

清洁用品装进一只大帆布袋,拖把只有自己拎着。走在路上的时候,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气势完全不输家政阿姨,可能就差一个桶了。

从上午10点进门,到下午4点出门,除了喝水,午饭我都没顾上吃,就啃了两口爸妈放在餐桌上他们自己烙的饼,干得满身大汗。先扫地再拖地,给他们的电热水壶除垢,擦油烟机和灶台、擦桌子擦写字台擦茶几擦鞋柜;抖地垫,用滚轮滚床铺,整理沙发盖布……

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爸妈大扫除的时光。当我直起身来,看着闪闪发亮的地板和整洁有序的屋内陈设时,一股感慨之情涌上心头:父母日渐老去,他们的家,我也要一并帮忙照料了。(文/Nana)

人群再挤,宾馆再贵

这份责任也得担起来

前两天,妈妈和伍阿姨出门逛街买年货。晚上下班回家,发现家里一片红彤彤:中国结挂在客厅通往卧室的走廊横梁上,春联贴在门口,落地窗上贴了好多剪纸。

确实很有几分过年的氛围,但吃饭的时候,我觉得妈妈并没有很高兴的样子。饭后爸爸洗碗,妈妈招呼我跟她一起擦洗冰箱。

一边干活,一边就开始聊天。妈妈心里藏不住事,刚说两句我就明白了她今晚在想什么——“伍阿姨说她今年春节跟老大一家去广州过年。”“她小儿子呢?”“小儿子一家要去越南,她护照过期了懒得办。”

我笑道:“今年好像身边一半的朋友都要去广州似的。”

我妈终于问了:“这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过年了,你们春节没有出去玩的计划吗?”我说没有,平时工作和带娃已经很累了,春节到处又挤又贵。

“一个星期就这么天天在家待着?”我妈不甘心。

老妈和大多数年龄相仿的老年女性一模一样,有机会喜欢出门旅游,喜欢跟朋友和熟人讲自己儿女又带他们出去耍的事,我100%理解。

这份理解来得也有些迟:去年国庆假期,我因为偷懒,哪儿也不想去,就和老公在家带娃,或者城里随便逛逛。没想到,假期结束时,老妈跟我发了火,一度差点儿掉下眼泪——因为我哪里也没有带她去,导致她在与老姐妹和老同事们的旅行见闻聊天中,无话可说,落了下风。

是虚荣吗?倒也未必,到了这把年纪,她们早就没有事业可以比拼,也只能聊聊这些了。自那之后,我就比较留意这方面的安排了。

所以,今年春节我也偷偷在准备:从上周开始,有空就打开旅行和订房的App,在微信上搜那些有印象的旅行攻略。目前的计划,是大年初二或初三,带上一家老小去自贡看场灯会,孩子也可以看下恐龙博物馆。就算人群再挤,宾馆再贵,这份责任我也得担起来。 (文/秋水娅)

家庭的年味

全放在我的肩上

当一个本地人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从来不需要为在哪里过年而操心,而且因为媳妇也是本地人,两家不到半小时的车程,还同时解决了今年去哪家吃年夜饭的难题——两边都吃:这家先开饭,吃上一会儿;然后转去另一家再吃会儿,也挺有乐趣。

前年,有亲友提前打招呼说,要出去旅游过年,春节就不聚了。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春节还可以去外面过!媳妇和孩子听了后,也闹着说下一个春节也要到外地过。

于是,去年春节前,我们家就确定了去昆明过年。在家里过春节,过年的事情基本都是老人操持,但是出去过年,这些事情就要全部落在我身上了。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过年还真是件挺让人操心的事情。

去外地过年和去外地旅行,完全是两码事——首先,除夕夜吃完饭后大家回到各自的酒店房间看春晚,这还算是过年吗?所以,首先得找一家一室三厅的民宿,这样大家在外地也仍有家的感觉。

我对比了很久,预订了民宿,又发现那家只有一个炒菜锅和几个小碗。得,还得自己带电饭煲和碗碟。不过,正好那边春节租车费太贵,所以要开车过去,虽然单边就900公里,但碗碟、香肠腊肉之类的方便携带。

家庭的年味,全放在我的肩上,顿时感觉没了以前的轻松,责任感陡增。过年必须得热闹,为此我还特意查询了当地的春节活动——除了花展,还有灯会。每年冬天,去滇池喂海鸥的人也特别多,这次正好让老人们也感受一下。经过一番搜寻查访,我终于把春节日程都安排好了。

除夕那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一大家子在陌生人的房子里做起了年夜饭,感觉还蛮新鲜。

以前的年夜饭都是老人来负责,这次我制定了一个新规:每人做一道菜,凑成一桌年夜饭。有的人做红烧肉,有的人做酸辣鱼,有的人做热窝鸡……就连我5岁多的女儿,也生平第一次完成了一道菜——水果沙拉!她自告奋勇,还坚持要自己切水果,积极性很高。

客厅里,春晚热闹的声音正好当背景音乐,饭桌上,大家一边吃菜一边点评。老人们这次都是劝了好久才同意一起出来过年,不过从他们开心的样子来看,应该对我这次的安排还算满意吧。

初一那天,我带他们去看了漂亮的早樱花,晚饭后又带他们到昆明的世博园看灯会。感觉世博园的灯会比起成都还有些差距,不过我们的运气很好,正好遇到最热闹的火龙表演,炽热的铁水在夜空中迸溅,舞龙的人们穿行其中,奔跑、跳跃,真是震撼又精彩。

那一年的春节,是我迄今为止过得最累的春节——吃、住、行样样都要操心。最费神的还属要努力保持那份年味。不过,看到一大家人在饭桌上、在滇池边、在灯会现场开心的样子,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今年春节,老人们提前表态:不出去过年。不是对去年的过法不满意,而是对他们来说,过年很重要的事——祭祀祖先和神明,这些在异乡是没法完成的。(文/花椒)

一手操办年货

接公婆来新家过年

我的老家在新疆伊犁的农村,小时候过年,春节前二十天左右,大家就开始各种忙碌准备:杀猪、宰牛、烤猪蹄、打肉冻、包饺子,还要自己油炸各种粿子,要专门抽一天做大扫除,大年三十中午必须吃包子,大年初一晚上吃钱饺子,天没亮就要去村里挨家挨户拜年……

这些充满年味儿的记忆就像烙印一样,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我甚至觉得这就是过年的标准流程,只有这样才叫过年。

当然,每年的年货采购也算是一项“大工程”了,小时候村里没有大的超市,每年过年都要去县里分批次采购,每次妈妈都会列一张清单,交给爸爸去办。但是似乎爸爸没有哪次是分毫不差完成了任务的。所以每次采购回来,爸爸和妈妈都会有一番争执,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争执就没有中断过,渐渐也成了过年前家庭氛围的一部分。

爸爸走后,妈妈似乎对春节失去了兴致,前阵子我和她视频的时候,问她买肉了么、包饺子了么,妈妈都说没啥需要准备的。于是我决定自己来准备,列了一张清单:巧克力、各类坚果、蓝莓、酸奶、床上用品……还把我们每年送给舅舅、姨妈的礼物也订好了。

这头买完年货,紧接着又想起一事,赶紧联系开饭馆的表哥,拜托他帮妈妈买七八公斤牛肉和三四公斤羊肉,我打算今年陪妈妈好好包一顿饺子,我来擀皮。(文/Juan)

今年元旦,我们搬了家。现在住的房子是2014年就装好的,当时为了接送女儿上小学方便,一直没搬过去。加上老公长期派驻外地工作,更没人手和精力。前阵子他回成都休假,总体的搬家是完成了,但搬家前的收拾、打包,搬家后的整理,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操持。

累是肯定累,但想到这个春节要在更加宽敞明亮和温暖的新家里过,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儿。尤其是这套房子里装了壁暖,简直是我长期以来的梦想实现了:一走进屋子就暖意袭人,多么舒服!

之前公婆来成都和我们一起过了一次年,两位老人习惯了北方的暖气,来到成都双双感冒。今年,老公信心满满再次邀请他们来。

最近这两周我已经忙得脚丫子朝天:女儿放寒假了,寒假活动的安排,要提前做出规划,春节前还有几天网课要上,同时要督促她提前完成大部分寒假作业,还要给她安排寒假的出游活动。

安排好了女儿的寒假活动后,我就着手操心家中的年货准备,比如要及时了解各家快递服务的截止时间,比如生活必备品是否充足,以及附近的生鲜超市什么时候歇业等等,需要提前准备适量过年时的时蔬肉品,还有各类家人喜欢的零食储备……

所幸是今年不用大扫除了,因为搬家不久,大面积的清扫已经专门彻底做过了,加上这一个多月来我在家时都会抽空随手整理打扫,所以年前这几天只需要及时处理一下厨房和卫生间就行。接下来,就盼着热热闹闹、暖暖和和地过年啦! (文/李温妮)

新闻推荐

强化服务保障 压紧压实责任 让市民平安欢乐祥和过节 罗强检查春节前农民工服务保障、市场保供、安全生产和应急值守等工作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常斐)继1月26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专题会和1月28日市政府安委会2019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分别部署农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