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后 卖完菜的她来到红星路报栏推着车仔细看报 ○冯 晖

成都晚报 2019-01-31 04:37 大字

报栏读报图 游支健摄影并授权使用

1988年,33岁的游支健老师到红星路四川日报社摄影部投稿。出来后,看见有人在大门旁边的报栏边专心看报,便用随身携带的理光KP-10照相机定格了这个瞬间,多年的摄影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种随时抓拍的习惯。

这是个夏日的雨后,卖完菜的她来到红星路报栏,顾不得脱下雨披,便推着车仔细看报。这是一辆26圈女士自行车,后座有加长加宽的木板,是为了装货方便。木板上有黑色的橡筋,下面还有金属挂钩,这些都是方便捆扎和固定货物。自行车前兜里是塑料编织袋,这大概是用来装那些已经卖出去的东西的吧。她抬头看的是《家庭与生活报》。这张报纸创刊于1980年,现在早已发展成为四川最大、最具特色的家庭生活类报刊。旁边有一位男士,文质彬彬,戴一副眼镜,穿横条纹T恤,瘦弱的体型与旁边的她形成有趣的对比。

她并不胖,身材匀称,有一种劳动者健康的美。整个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她的一双小腿,满是泥浆,脚穿一双浅色塑料凉鞋。当年的她,内心似乎有一种渴望力量。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车后方的标牌。上面有阿拉伯数字,前三位数字为396,这是不是自行车的牌照呢?仔细研究,感觉既像又不像。朋友阿光告诉我,这是一种特殊的牌照,专用于可加挂“偏三轮”的自行车。

成都市自行车上牌照有多年的历史了,大约是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实施了。父亲1964年在东大街买了第一辆自行车,飞鸽男士28全链盒自行车,200多元。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为那时他在成都无机校的月工资是52块5角。上牌照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他依旧记得自行车牌照是安装在后轮挡泥板上的。1994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购买非机动车或异动非机动车的,按规定时限到所有人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安非机动车管理机关办理入户、过户、外迁手续。1997年,出台了《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自行车自购买之日起的30日内,必须到公安交管部门办理上户手续。几十年来,自行车号牌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曾先后出现过塑料软牌照、金属牌照、分合式抽插号牌等形式。2000年,根据公安部《关于加强自行车治安管理和启用分合式牌照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成都对自行车管理实行最具创新性的分合式自行车牌,换发分合式自行车牌照每套需交8元钱。2003年12月5日成都交管部门要求各分点暂停自行车上牌业务。省政府发出《关于取消第六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公告》,要求在全省范围内不再对自行车实行注册登记和牌证管理制度。

那年月的成都人普遍有看报的爱好与习惯,父亲也是其中一员。过去虽然不少单位都有报纸,但下班后要看报,还是去街头报栏看报方便。小关庙街、狮马巷、太升北路,还有成都晚报门口的报栏都是父亲常去的地方。家住爵版街的他,对于四川日报阅报栏自然印象深刻。晚饭后散步时去看看报,日光灯管把报栏照得亮堂堂的,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报栏里总有一份《深圳特区报》,这是在其它地方不容易看到的。

红星路边的四川日报的阅报栏,我许多年前就见过它,现在,它还在老地方。但当年看报的老人大多不在了,当年看报的年轻人都已成了老人。照片中的她,现在大概已经五六十岁了。还记得当年夏天那个年轻的梦想吗?我想,如果可以看清楚那块自行车牌照上完整的号码,就可以查到车主的信息,也许就可以找到照片里的她了吧。

新闻推荐

敲门拜年可能会吃“闭门羹”

(清)《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中,上门拜年,以及在家中接受子孙后辈叩拜的景象。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