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节点:碎语诗坛

南充晚报 2019-01-28 01:01 大字

□ 曹纪祖(成都)

新诗百年,只是一个节点。百年一瞬,许多事未可定论。但以此为契机,评说新诗现状,探讨新诗的发展,正当其时。

有人说,当前是“诗歌乱象”,我认为是新气象。首先,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多了。从微信平台上也可以看出来,心灵鸡汤少了,诗的信息多了。写诗读诗不再局限于纸媒,发表与交流的便利,扩大了诗的疆域。同时,诗的活动多了,诗歌朗诵此起彼伏。而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诗歌的普及同步进行。主流诗刊顺势而为,组织诗歌进校园, 举办诗歌讲座等, 发行量随之上升。几年前诗坛沉闷的现象得到改变。

诗可以观,也可以群,观风俗之盛衰而群居相切磋。 诗歌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兴奋点。

表面上看, 似乎是新诗百年纪念刺激了诗歌的回暖,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触发点。根本原因还是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是时代的进步使然,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使然。

改革开放之初, 思想解放,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性复归,精神放松,创作自由,文艺随之复兴。一大批优秀诗作应运而生,先声夺人,成为时代的记忆。尔后“朦胧诗”一改传统,带来新鲜,对促进新诗的发展,史有留痕。另有以所谓“现代派”“后现代派”的各种尝试,形成对旧有局面的冲击, 但在作品上未能有更多建树。随之在“非理性、非崇高、非文化、非语言” 的全面否定中, 与世道人心隔膜,诗坛渐趋冷清。同时,文化消费趋于多元,“一篇鸣世,万人争睹”的现象,不复存在。至此,诗坛虽时有新作,不乏新人, 但整体气象已见低落。“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成为一时话柄。从周期论的角度来看,应属正常。而当今诗坛的回暖,会不会是诗歌再度复兴的开始?

呼唤优秀作品, 应是诗歌繁荣的要义。为此,似有必要对当今诗歌创作的一些现象加以正视。在诗歌理念上,不应归于一统。由于写作者与阅读者的文化差异, 各有所好,各有所取,才是正常的。因此,主流刊物的包容性,诗歌评论的客观性,诗歌评奖的公正性,正面导向的科学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诗歌评奖太多。往往是地方出钱,名刊出名, 共同举办。 这对于地方文化造势,是有益的。地方作者也得以有机会上名刊,从默默无闻到让人知晓。至于评奖效果如何,也就众说纷纭了。当然任何奖项都是有缺陷的,但评奖只是促进创作的形式,不宜太多太杂。从来诗人以诗成全,不以奖成全。如果能留下一首诗就很了不起,如《春江花月夜》之张若虚,如《登幽州台歌》之陈子昂。许多诗人都认为自己写得最好,应该问问:我的哪一首诗让人们记得住?

如果文化自信使诗人们常有君临天下的感觉,这是写出好诗的前提,那么,当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凡·高的时候,证伪的声音必然不绝于耳。

现在网络诗歌平台数不胜数。 占山为王,指点江山的也大有人在。一会儿搞个排名,一会儿弄个诗人名单,最后的目的,在于征稿出书。 也许这是解决经费来源的好办法,但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总体来说, 网络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发表与交流的诉求, 是对主流诗刊资源匮乏的补充,是有利于诗歌的繁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主流诗刊的话语主导地位,使之必须办得更好,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

从创作上看, 目前的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总体有偏于技巧的倾向,富于感染力而震动人心的作品见之不多, 这是值得反思的。在时代变革的风云激荡中,需要诗人有大格局, 大情怀, 有关心社会政治、国计民生的忧患意识。这是中国诗歌传统的主流精神。 而在写作上, 恰恰要避免“大词”,避免落入假大空的陷阱。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是可以以小见大的。

在诗歌美学上,突破与固化,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没有固化就没有传统。因此,大胆创新始终是诗歌进步的动力。而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固化了汉语诗歌的一些美学特征, 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新诗百年以来, 哪些元素被相对认可与固化?哪些已被时间淘洗?应当做一些研究。

目前诗歌的西化(译诗体)、哲学化、玄秘化、散文化、口水化,背离了汉语的内在规律和诗的文体特征,因而不易被接受。当然,应当尊重诗人的个性选择,因其自会在诗歌流变中优胜劣汰。 当今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已有很大进步,抒情的方式不再直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态。但诗要形象思维,这一点没有改变。诗是特别讲究语言的,但也不能形同呓语与巫辞。接地气,让人感动或会心,有个性思想与个性情感,或许是判断好诗的一个标准。

关于诗歌评论, 我认为应当强调现场感,现实介入感。应当紧紧贴近创作,尊重诗歌文本, 从中发现诗歌流变的倾向和诗歌美学的演进。 对于当前活跃的诗人诗作的评说,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诗之大观,留下历史影像,成为时代的印记。评论既不是诗的导师,也不是诗的附属,更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自我迷恋。评论也是创作,是与诗歌互为存在的。在“彬彬之盛”的建安时代,人们即已见到诗歌与文论共同活跃的局面。这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

新闻推荐

代招点老板承认:卖电动车是公司主要盈利点

在一家自称是“美团直招中心”的公司应聘骑手,被招聘员告知购买隔壁合作商的电动车,可享受美团每月300元的补助。应聘者张...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