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体质达标率继续提升 成都人肥胖增长放缓

成都商报 2019-01-23 04:01 大字

近日,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监测结果显示,相较于2017年,2018年成都的国民体质达标率再度上升。而对比2015-2018年连续几年的监测结果不难看出:近几年,成都市体育局对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坚持,使成都市民的身体素质逐年提升。特别是2018年以来,成都市持续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加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不断扩大市民参与面,成都市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运动成都”见成效 成都市民体质改善明显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2018年成都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达到体质“合格”等级以上标准的人数百分比)比例为9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7年的90.3%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成年人体质明显改善,与2017年相比,成年人体质达标率增长1.35个百分点。

公报显示,成都市各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机能水平持续增长,以心脏机能水平提高最为显著。2018年,成都市成年人各年龄组的台阶指数和肺活量均值均有所增长,说明成都市成年人及老年人的呼吸系统机能、循环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

2018年以来,成都市打造的“运动成都”系列健身活动深入人心,随着天府绿道建设的加速推进,天府绿道已成为成都全民健身新场景。以天府绿道为载体,全民健身也创新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目标。天府绿道逐步形成格局多元、充满活力、没有围墙、没有门槛的市民运动场。

2018年,成都市开展了各级各类绿道健身赛事活动210余场次,极大助推了全民健身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市民体质的提升。

成都妹子依旧给力

女生比男生身体更棒

《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成都市女性体质达标率达91.7%,而男性只有89.9%,女性比男性高出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成都市女性体质整体水平高于男性。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成都市20~39岁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BMI指数、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纵跳、握力、仰卧起坐指标有所降低。

2018年成都市20~3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BMI指数、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握力、俯卧撑、坐位体前屈、纵跳等指标有所降低。其中,20岁~24岁成都男性平均身高为170.1cm,平均体重为66.21kg;20岁~24岁成都女性平均身高为159.46cm,平均体重为55.95kg。

压力消得人憔悴

年轻人体质不如老年人

虽然与2017年相比,成年人的体质达标率增长幅度达1.35个百分点,但是在总体上,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依然优于成年人。从各类人群体质达标率来看,3~6岁幼儿为92.5%,20~39岁成年人为91.2%,40~59岁成年人为89.6%,60~69岁老年人为92.7%。

老年人更优的体质并非是空穴来风。稍微留意就可以发现,在身边的锻炼队伍中,通常中老年人的比例都比较高。50岁后的各年龄段人群,常参与健步走、太极拳、广场舞等锻炼方式。

此外,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机械化,年轻人参与体力劳动等社会实践越来越少。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也使这一群年轻人不得不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竞争力,所以他们留给自己管理身体健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持精力旺盛,提升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成都美食“背锅”?

成年人超重率接近30%

超重与肥胖问题,仍然是影响成都市成年人群、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公报显示,2018年成都市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29.9%和43.6%,比2017年分别增长0.3和0.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有所放缓;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7.6%和11.1%,均比2017年降低0.1个百分点。

肥胖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都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运动是减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需要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专家指出,有氧运动可以说是肥胖杀手,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具有强度低、有节奏、不易中断的特点,有利于减少皮下脂肪数目,缩小皮下脂肪的体积。

虽然没有数据直接表明成都的美食与成都人的“微胖”之间有无关联,但平时注意饮食搭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肥胖。

疏于力量锻炼

成年人握力下降

公报显示,2018年,从身体素质各指标状况来看,40岁以下人群肌肉耐力及爆发力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柔韧性均有所下降。

从数据上看,成都成年男子肌肉耐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力量的握力下降。目前的健身人群,在锻炼方式上容易忽视上肢力量训练。此外,由于现代女性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在“以瘦为美”的不良审美观引导下,很多女性对抗阻力量训练有排斥感。

现代办公方式多为智能化办公,肌肉长时间发力收缩就一定会产生疲劳,而大多市民不注重拉伸这一消除疲劳的有效办法。此外,科学锻炼的完整程序开始和结束都有拉伸这一步骤,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

专家建议,市民在参与健身时,可以以周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的训练,其中俯卧撑、引体向上、卷腹运动、转体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周做2-3次柔韧性练习。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博 实习生 张鸿 成都市体育记者协会供图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其洲: 今年将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

市政协委员、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其洲表示,2019年将是成都金融的一个“大年”,围绕“三个转变”,成都将完成“5+5+1...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