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美好成都建言献策

成都日报 2019-01-23 04:01 大字

天府绿道让成都市民真正享受到绿色福利本报资料图片

地铁已经成为成都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本报资料图片

教育

“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加强政策激励”

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体的 学前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点引起了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的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华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祝长水的关注。

“成都学前教育这些年来取得的长足发展有目共睹,但不能否认的是,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仍然是广受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祝长水直言,要推动学前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必须要加快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

祝长水建议,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成都市实际,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规划。“重点是要加强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公办园占比,充分体现公办园托底功能。”

“同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预算标准。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政策,鼓励民办园向普惠性方向发展。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祝长水谈道,除此之外,还应创新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要促进幼儿园办园条件、安全卫生、队伍建设、保育教育以及招生、收费等方面规范发展。”

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保障“教育第一资源”的充沛?这也是他思考的问题。他建议,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优化工资结构,加强政策激励。积极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以奖代补以及加强监管等方式,解决好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岗同酬。

医疗

“切实提高‘傍名牌’的违法成本”

加强对医疗机构“傍名牌”监管

“在调研民营医疗机构名称管理问题时,我发现民营医疗机构‘傍名牌’现象十分普遍,尤其以傍‘华西’严重。我查询了解到,全国傍‘华西’的达3000多家,但实际上正规华西医院只有几家而已。‘华西’作为注册商标已被四川大学在‘医院、外科、医学检验’等服务项目注册,其他医疗机构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市政协委员、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律师王劲夫带来了关于医疗民生方面的提案。他认为,医疗机构“傍名牌”本质上就是典型的虚假广告,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损害了患者和知名医院权益。

为此,他建议,加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对“傍名牌”的相关民营医院按照虚假广告行为予以严惩,切实提高“傍名牌”的违法成本。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对民营医院的审批应加强医疗机构名称的核准和审批程序。并要严禁开办“傍名牌”的医院,从源头上规范医院的商标、名称。此外,正规的知名医院应当主动进行维权,一方面维护其合法有效的权利,同时,也是尽社会责任,净化市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并采取措施鼓励广大患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保护自己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交通

“推动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实现绿色低碳出行”

建议成都实行地铁公交换乘优惠

“建议成都市地铁和公交之间换乘可以有优惠,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市民公交出行。”市人大代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齐虹此次带来了关于地铁公交换乘票价优惠的建议。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实行了地铁公交换乘优惠。”齐虹介绍,上海地铁与公交换乘,120分钟内优惠;深圳在90分钟内,公交与地铁换乘在刷卡优惠的基础上,再给予换乘优惠;重庆公交与轻轨换乘,一小时内刷卡享受优惠;杭州和青岛也实行了在一定时间段内公交与地铁间换乘可享受到刷卡优惠。

齐虹表示,近年来,成都地铁发展迅速,地铁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地铁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是市民出行的首选;然而,走出地铁站,地铁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则需要线网更为密集的公交来完成。“目前成都还没有地铁和公交之间的换乘优惠,因此这次我提出了这个建议。”齐虹表示,实行地铁、公交换乘票价优惠,不仅可鼓励和推动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实现绿色低碳出行,做到缓解交通压力,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档次。

生态康养

“推动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

把城市森林康养产业 与天府绿道建设相结合

“虽然‘绿道+’战略中已蕴涵了\‘绿道+康养’的构想,但康养理念还停留在健身、养生、养老的初级阶段,而针对如何实现绿道的康养功能还缺乏具体设计与措施。”对于绿道的建设,市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李珊在此次带了一份内容翔实的建议。

“当今森林康养已成为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这种康养方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甚至是一个意识萌芽的阶段,而在日本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李珊说,政府在推动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时,将城市森林康养产业与天府绿道建设相结合,不仅能让绿道成为市民共享的生态福利,发挥“园林康养”功能,即五感促进、冥想作用、园艺操作等,体现天府绿道“生命力”,还能提升绿道的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园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可进入、可参与”的问题。

李珊建议,除了在天府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打造外,还应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巴蜀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如展现物候、气候与蓉城的茶文化、诗词文化、熊猫文化之间的关联;建立植物科普和绿道康养解说体系;设置观景及摄影平台;发挥绿道的康养文化教育功能。“还可以开展以‘静’为特色的森林瑜伽、森林冥想、森林太极、森林阅读等森林静态休闲活动。”李珊说,通过形体锻炼和体育健身活动来落实可康养的内涵,重点打造康养活动区域。

本报记者 缪梦羽 袁弘 赵子君 文豪 田程晨 王李科

新闻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 在西安等11城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