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黑话”解析 没说出口的,才是真心话

成都商报 2019-01-20 03:43 大字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少有完全坦诚的交流。在职场这个特殊环境中,说话表意,大家更是慎之又慎。

正如一个眼神也能传达丰富信息,很多时候,简单一句话,背后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在吗?最近好吗?

——打算借钱或求帮忙

我有一个同事,只见过不到三次面,业务往来也不多。凡是有工作,都是直接就在微信上喊一声,甚至是留言就交代了,从来不是把人喊答应了才说话。

去年的某天,该同事微信上问我“在吗?”,过了一会儿才看见,我以为是有很紧急的工作,马上回了个“在,请讲。”心想这又不是QQ,干嘛“在吗”。

接下来,他问我借钱。当时我也很奇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关系,干嘛找我借?一看数目不是很大,就借了。借了之后,这位同事很久不还,也不联系,后来有天我想起问了一句,他找了些理由,拖了又拖,最后总算还给我了。

没想到相隔不久,他又问我“在吗?”我本以为这次估计不是借钱吧?没想到,还真是又借钱!估计是要趁着对方在线,坐等回复的意思吧,免得对方假装没看到。这次我就说好了归还日期,以为没问题了。结果,这一拖又是拖了好几次,数目不多,但也是上千块,多少是血汗钱。心想你都不在乎还我钱,我干嘛在乎你不好意思,我还是咬牙要回来了。

还回来不太久,他又发一个“在吗?”,我直截了当的问了一句“是需要借钱吗?”对方爽快答道:“麻烦帮忙,周转不开了”,这次借的金额是前两次的翻倍。我果断说自己最近也手头紧,不方便借。

第三次“在吗”以后,我就很警惕他这句了。没想到,后来他先说工作上的事,说完了以后再管我借钱。这招可厉害,直接用工作的事替代“在吗”,我就肯定无法一直装聋作哑。直到现在,我一看到微信上这个同事和我说话,就心头咯噔一下。 (文/小箭头)

同事说我没礼貌

——原来是好、嗯、哦全部用错

我在一家年轻人很多的大公司工作,刚来不久,有一天,一个同事偷偷告诉我:有位女同事说我脾气不太好,为人很严肃——其实说得更直白点,是觉得我有点没礼貌。

当时我惊呆了,为什么?我一直认为自己跟同事相处得蛮好的,甚至还仔细翻看了与她的聊天记录,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啊?于是我叫同事帮我看看,到底是什么地方说错了。同事看了一会儿,就找到了“症结所在”——我的“嗯、哦、好”全部用错!

他说,你看,对方说完一件事,你就回一个“好”字,显得心不甘情不愿啊。你应该用“好的”或者更活泼点的“好滴”;还有,这个“嗯”字有充大爷的嫌疑,你应该用“嗯嗯”或者“嗯哼”;你的“哦”字用得虽然少,但是人家会认为“哦”是一个否定字眼,你应该用“哦哈哈哈”或者“哦+捂脸表情”……

原来如此!取得真经以后,我就开始老夫聊发少年狂,狂热地运用“好滴”、“嗯哼”、“哦+捂脸”……从此以后,再也没听到类似的抱怨了。 (文/小箭头)

都是小事,说开了就好

——后来我们再也没理过彼此

我之前所在的一个部门,有段时间大领导先后提拔了两位副经理,全部门的人都能看出来,大领导是想考察一下谁更胜任经理这个职位。

这个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所以经理的这个职位也很有实权,两位副经理一男一女,都卯足了劲儿想要一决胜负。

有竞争才有动力,这挺好的,但是部门领导一旦发挥了120%的干劲,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些员工就会被盯得更紧。大家心里一边暗暗叫苦,一边打起精神生怕被抓了典型。

可是没过多久,偏偏倒霉的我就撞在了枪口上。

部门有个规定,就是员工在晚上8点之前和早上8点之后,必须保持开机,以便随时接听有关工作的电话,谁要是没有及时接听,谁就要被扣钱。但实际上,只要没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耽误了重要会议或客户事情等,只是偶尔漏接一个电话,后面及时打回去也没关系的。

我记得是一个工作日的傍晚,7点半左右,我去家附近游泳,好久没锻炼了。手机当然放在更衣柜里,从进去到出来,也就一个半小时吧,9点多我打开手机,一看好家伙:6个未接来电!刚好就是从7点40到8点的时间段里。是那位姓靳的女副经理的。

赶紧拨回去:“靳姐,实在不好意思,刚才在游泳,电话锁在柜子里,是有什么急事吗?”我惶恐地问。电话那头,靳经理似乎情绪毫无波澜,嗯了一声,然后说明天上午部门临时要开会,讨论最近的一个项目。

我得知并没有耽误什么事,也就放下心来。

可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开会前,我打开电脑,一看公司内部邮件,傻眼了:靳经理以我没有及时接电话为由,通报部门批评还扣了我100元钱!

真是当场气吐血,简直太委屈了!气头上,我开会的时候连正眼都没看那个女人一眼。她毫无疑问也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开完会,我气还没消,写了一封邮件给人力资源,本想解释情况并申请取消扣罚,最后想了想,还是忍了。

当天晚上,电话又来了,靳经理在那头好言好语,说“我知道你有情绪,但是现在部门工作任务比较重,大领导对我们的考核也抓得严,我也没办法。都是小事,说开了就好。”

我也心平气和:“都是女人嘛,情绪呢刚开始是有一点,但是过了就没啥了,都是小事嘛。”

那通电话后不久,我被抽调去了另一个核心部门,也升了副经理,而靳经理则一直停留在副经理的岗位上,她的竞争对手得到了正职。不过这都和我无关了。那件事之后,我和靳经理在公司的茶水间或洗手间遇到时,都很有默契地再也不打招呼了。(文/米娜)

我尽量/下次

——我其实不打算做这件事

曾有一段时间,我接手过一个诗歌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这两年诗歌热,喜欢诗歌和喜欢写诗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这个小小的诗歌号,在不长的时间里也积累了数以万计的粉丝,文章的阅读数蹭蹭上涨,在诗歌圈也有了一些知名度。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慢慢地,托关系让在公众号上推自己诗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做经营的同事跑过来推荐:兄弟,我们有个重要客户,他特别喜欢写诗,也是你们的粉丝哦,这是他最近写的诗,只投给了你们,帮到推一个撒!

大学毕业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也出现了:“我爸他们搞了一个诗社,还多热闹的,刚刚出了本诗集,你们可以支持一下吧?

甚至还有以前的领导:小A,这个人在圈子里人脉很广,他的作品你们安排一下,对你们有好处。

实话说,这些诗歌水平大多一般,有的古体诗甚至连平仄都是乱的,但如果直接告诉人家诗写的孬,那肯定不行。思考再三,我只好换种说法,比如:“这个人对诗歌确实很有热情,但我们领导卡得严,我尽量推!”其实呢,我的顶头上司才不管我推什么诗,只要内容正面、有阅读量就行。

一般来说,“我尽量”这样的话,能挡住一大半的人,剩下那些“懂不起”的人呢?就只好说:“唉,我都排好了,领导就是不通过,下次我再找个机会试一下。”这个“下次”应该算是“我尽量”的增强版了吧,嗯。(花椒)

你是谁介绍来实习的?

——搞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训你了

我研究生毕业前的一份实习工作,是在某知名卫视的体育频道,做早间新闻编译。

当时是2007年底,北京奥运举办在即,台里上下一片火热的干劲儿,我也迅速和一群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记者编导们打成一片,关系都不错。

那会儿我所在的早间新闻组里,过半都还是单身,大家混熟了就会开点儿略微暧昧的玩笑,但不会过分。

有一天上午,在演播室外面,正好有那么一会儿大家都比较闲,也不知怎么的,嘻嘻哈哈又开起了玩笑。两位年轻男士假装为了我争风吃醋,现场拿我各种开涮,我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只好红着脸傻笑。

大家嬉笑一会儿就去干活了。我因为自觉尴尬,竟然没有注意到另一位已婚女编导一直在冷眼旁观这一切。她老公是台里的一位新闻主播,平时也和我们一起上班,待人热情。

那位女编导把我叫到她的工位旁,看了下四周,然后似乎不经意地问我:“你是谁介绍来实习的啊?”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说是某某老师,听完后,这位女编导点点头,接着脸色一沉,开始批评我。

“你到咱们这儿来,是来实习的,积累工作经验的,不是来搞对象的。下班时间你要跟谁出去跟谁约会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上班时间,这样子在演播室外头嘻嘻哈哈开这些玩笑,我觉得不太好吧?”

几句话不咸不淡一说,我本来就有些尴尬的心情,顿时转变为几乎无地自容,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我陪着小心、使劲点头,说姐姐你说得太对了,我实在是什么都不懂,傻了吧唧的就想跟大家搞好关系,确实太不注意了,幸好你提醒我云云,感觉就差跪下谢罪了……

那天晚上回到寝室,我在被子里偷偷哭了一场,但当时只觉得是自己不对,后来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第一、她先问我是谁介绍来实习的,显然是以防万一,怕万一我是某个领导的关系,免去得罪;第二,她这样严厉批评我,也是为了让我跟组里的异性都保持距离,顺便离她的老公也远一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文/Julia)

不好意思我可能记混了

——其实我压根都不记得你名字

前不久跟一个好姐妹吃饭,她是成都某艺术机构的负责人,特别热爱工作,人也超好,但她都无意间跟我说起,自己有一点“脸盲”,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和各路艺术家、策展人以及其他艺术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打交道。

总之,圈子要大,人脉要广,工作才更好开展。

“可是圈子里那么多人,熟悉的朋友自然不用说,但更多的还是不熟的人。”她说,“尤其是出差,到外地参加活动或者给机构做推广,总会遇到一些上次才有一面之缘、半熟不熟的圈内人。

“如果对方也记不得我的名字,那还好,最怕就是别人喊得出我的姓名和头衔,我却不记得别人该怎么称呼,真的会尴尬死。”好友说,“一般男的我就先喊老师,女的就喊美女,实在不行了就热情一点高呼你好!”听得我哈哈大笑。

但是有时候总会碰到既需要进一步交流、却又忘记了对方怎么称呼的情况。这种时候,我这位脸盲但是心不盲的朋友,就会祭出这样一招——先高高兴兴寒暄几句,然后抓住时机,假装出一副忽然感到迷惘的表情,说:“哎呀不好意思,我是不是把您和某老师给记混了……真的是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那个,麻烦您……”

这些台词,一定一定要跟演技和真诚的表情配合到位,通常说到“麻烦您……”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毫不介意地再次自我介绍一番。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遇到一个表情真诚、自称可能记错了什么的熟人时,别猜疑,他/她多半也压根就不记得你是谁了。(文/立夏)

全体沉默,啥也不说

——不同意,但也不想直接拒绝

以前,我一直以为“沉默是金”这句话,说的只是单纯地沉默,什么意见也不发表。

然而,前不久在单位上,当我们面对新来的部门主任时,我忽然明白了“沉默是金”这句话,其实含义极其深刻——哪怕一个字也不说,沉默本身完全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意思。沉默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鲜明的态度。

我在一家杂志社上班,不用坐班,大家时间很自由。

不过最近换了一位部门主任,大家便有些忐忑,生怕她要求严格,坚持打卡什么的。她正式上任那天,我们当然是齐刷刷全部到了办公室。主任跟社长开完会后,已经快中午了,大家正打算去吃饭,主任就把大伙召集起来说开个短会。讨论例会时间。

主任是位和蔼的中年女性,笑眯眯问大家:“你们说,咱们每天上午开会还是下午开会?哪个时间段比较方便大家啊?”

什么?每天都要来吗?我们明明在家就可以完成工作啊——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这样的暗暗呼喊。我抬起头,看看坐在我对面的陈姐,她看看我,又转过目光看看坐在我旁边的孙哥。

没有一个人说话,全场沉默。

主任等了一会儿,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继续说:“那就每周一三五上午?或者二、四的下午?开两次还是三次,你们选呢?”

还是没有人愿意落入这个“陷阱”,大家心照不宣,继续沉默。

现场的气氛依然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无人开口,只是面面相觑。我几乎有些坐不住了,心想这太尴尬了太尴尬了,但同时我也明白,大家是既不想直接拒绝新任领导的提议,也不打算妥协。于是,沉默成了看似尴尬其实最佳的选择。

谢天谢地,新任领导显然也是职场老手了,完全读懂了几位“老油条”的全部心思。她气定神闲地又等了漫长的半分多钟后,点点头微笑说:“那要不先这样,每周一上午来开会?”

陈姐立刻点头,大声说:“好的好的!”一瞬间,每个人都像是重新活了过来。(文/佳明)

新闻推荐

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1日开幕,委员们昨陆续报到 港澳委员:成都的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19日,记者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1日至24日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