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2800个学生娃回收垃圾46吨!这个学校开信息化垃圾回收先河

成都商报 2019-01-18 01:37 大字

2018年9月15日,世界清洁日,川师附小的学生和家长们组织了“见圾”捡行动参观法国垃圾分类

在2018年9月江苏卫视播出的《我们正年轻》系列微纪录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珍贵的影像:星期二的早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下面简称:川师附小)的校门口,小学生们背着书包,手拎一扎扎废纸板来上学,童真的脸庞饱含自豪,他们麻利地压扁塑料瓶、捆扎硬纸板,金属装进自带二维码的白色大袋,抬到学校可回收垃圾中转站,等待奥北环保的叔叔们,把垃圾装车运走。

2017年9月13日,作为先行者,川师附小正式启动了与“收垃圾的微软工程师”汪剑超所创办的奥北环保的合作,用信息技术引导垃圾回收。2018年末,成都已有100多所学校全面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

一年零四个月

2800个学生娃投递

可回收垃圾46吨!

纪录片中,二年级四班的课堂上,“今天又是我们相约星期二的日子,我们要——(奶声奶气的答):回收垃圾!”对于大多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整理垃圾,都是大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但在川师附小则不一样,每个孩子都知道这是自己的事。

嘀嘀嘀……在送走数个鼓鼓囊囊的垃圾分类袋之后,班主任肖鲜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小程序推送:2013届五班本周收益3.32元(其中书报2.04kg,1.55元,PET瓶0.21kg,0.57元,综合纸2.04kg,1.18元……)。这是自2017年9月开始,每周二都会在川师附小出现的一幕。学校63个班,都有各自的“环保账户”,既有垃圾回收的现金价值,也有环保价值。

奥北环保的网页上,川师附小一直排在第一位。一年零四个月,学校共投递可回收垃圾46吨,现金收益约4万7千元,相当于减少砍伐大树700余棵,节省石油约60吨,减少碳排放约75吨,节约土地约165m3,这样的回收量相当于5.6万家庭9年的回收量。学校2800个孩子都功不可没。

相约星期二行动 源于一次“垃圾换礼物”的行动

“卫生纸不能回收,因为它是水溶性的,瓦楞纸是可以回收的,饮料瓶要清洗,去掉残渣,晾干。瓶盖和瓶身要分开来,瓶身的标签最好撕下来,因为它里面有一些油墨是有害物质……”从济南转学到川师附小的五年级五班敬臣珂在一年前完全没有垃圾分类常识,现在已经从环保“小白”升级为“环保达人”,敬臣珂的热情也影响了妈妈:拆完快递盒子、饮用水喝完后会自觉把塑料瓶踩扁,装进一个预先准备好的袋子里,方便女儿每周二早上拎去学校,有时垃圾储备得多了,她还会用超市买菜的滚轮车帮忙送去学校。

敬臣珂所在的班级,是影响学校开启这个项目的重要因素,这其中有个有趣的故事:2016年6·1节前夕的班会课上,当时还是三年级五班的孩子们想出了一个点子——买东西不要钱,要垃圾!三年级五班也因此被戏称为“最土豪的班”:一台秤垃圾,一斤换橡皮擦,两斤换玩具,三斤换课外书……仅仅一天孩子们收集了400公斤可回收垃圾。然而这400公斤处理起来却是个难题,彼时,学校还没有“星期二行动”,吴济嫒和几个同学一起,把这些垃圾分批,搬运到小区进行回收。孩子们繁琐又耐心地处理,让学校也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现在附小有了很多像敬臣珂一样的孩子。每周二他们总是提着垃圾坐地铁、挤公交,更有家长“要求把车开到学校里面”,问什么原因,打开后备箱,满满一车的可回收垃圾。环保行动已从学校辐射到家庭、再辐射到社区,甚至辐射到了学生家长的单位。

狮山少年: 从环保公益行动到环境教育课程

2017年8月,该校校长邱华和副校长高涛开始主动与垃圾分类公司进行接触,在确定跟奥北的合作以后,学校成立了由科学老师汪慧容、语文老师肖鲜和另5名语文老师组成的环境教育项目组,开始研发环保教育课程,并在开学典礼上对全校师生进行动员。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最终都去了哪里?台风褪去海面上的垃圾、太平洋上的“第八大陆”是怎么来的……肖老师会结合一些热点时事,优秀案例,组织校园采访,再剪接成视频节目,每周四下午以微视频课程的形式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全校学生从中学到不少环保知识。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目光锁定了中午的果皮果核上,2018年初,学校购置了有机堆肥装置,在校园内开始尝试有机堆肥和有机种植。一学期之后,原本贫瘠的土地上硕果累累:番茄、辣椒挂满枝头、扁豆爬满墙头……

学校还连续举办两届“巧手巧思环保创意大赛”,2018年主题是“纸的潜能”,孩子们用废纸做材料,交出1000多份精美作品。川师附小的环保行动还走出学校,乃至走出国门:2018年世界清洁日,五年级六班的家庭环保志愿者走进成都市青龙湖湿地公园,冒雨开展活动,以实际行动号召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奥北分拣厂、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都成了孩子们的课堂;甚至组织孩子们到法国学习垃圾回收的经验。2019年2月,学校将派出项目组的老师,去日本学习环境教育,这必将会给附小的学生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绿色未来 小学大爱 未来建设“零废弃”学校

“环境教育作为我校的一个课程项目,与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小学大才’相契合。”校长邱华表示,希望通过环境教育,教会孩子与自然友好相处,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和关心身边世界的价值观,更希望孩子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还希望建立一所‘零废弃’的学校。”

从2016年投放分类垃圾桶,却没有回收渠道支撑的困惑,到与奥北达成合作,每个班级开设环保账户。学校经过三年的探索,把“垃圾回收分类”从一项环保公益活动成为环境教育课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物有定位和分类管理,更是养成了绿色生活的习惯,不管在校园、家里或社会,通过一言一行,去践行对环境的爱护。副校长高涛表示,“我们正在绘制垃圾分类DIY流程图,让孩子们将环保教育辐射到社区、社会,为青山绿水做出自己的贡献。”

后记

“一所主动花钱做垃圾分类的小学”

川师附小的孩子们在日记里写着,“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把爸爸喝啤酒的6个盖子投进了金属回收箱,我觉得好开心”。

奥北环保的汪剑超说,从事环保事业多年,川师附小是他遇见第一个主动花钱做垃圾分类的小学。袋子10块钱一个可循环用,垃圾投递没有按规则要扣钱,分类培训、课程这些都是收费的。“这是一所非常开放的学校。”学校的成功做法,很快传播到了更多的学校,甚至还吸引了大学参观团,到2018年期末,成都100多所学校加入,星星之火就这样燎原。

我们国家一年约有2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回收的,“保洁是主力,分类靠阿姨”已经在缓慢的改变中——《我们正年轻》中汪剑超说,垃圾分类回收的主力不应该只是中老年人,而应该覆盖更年轻的群体,因为他们才是未来。四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和老师们走出了一条路,这是中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星火。2019年伊始,四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获得2018成都基础教育年度盛典“志愿服务公益奖”。(吴筱颖)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联盟 发布“金熊猫”人才地图

“金熊猫”人才地图结合大数据、AI人工智能,联动高新区人才数据,可实现人才大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从人才户籍、毕业院...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