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响千年的人籁

成都晚报 2019-01-14 06:44 大字

◎林赶秋(作家)

在暮春的夜里失眠,窗外,潮汐般的风鸣,婴啼似的猫叫,会混响出一种寂静之美。庄子妙论地籁,欧阳修巧赋秋声,都可以移来摹写这春风最后的沉醉与抑扬。

你一旦听惯了人籁的音响,未必有兴趣再去侧耳领味地籁的旋律。何谓人籁?简而言之,就是演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细而分之,便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音”。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古人对音乐的终极追求,《诗经》原也不过是配合这交响乐曲演唱的歌本而已。《小雅·鼓钟》最末一章云:“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敲响编钟铿铿锵锵,伴奏着悠扬的琴瑟,笙磬的乐音如此谐和,唱起《二雅》与《二南》(一说,雅是纽钟,南是镈,亦均为乐器),籥管齐吹协调着节拍。同音、不僭即是“八音能谐,毋相夺伦”,钟、瑟、琴、笙、磬、籥则全为乐器。前四样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只重点介绍后两种。

磬,用石或玉制成,雕有纹饰,拱如马鞍,有孔穿绳索悬于架上,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和三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常见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磬。2006年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央视直播成都金沙遗址现场发掘情况时,在祭祀区西北角一个探方内就出土了两件石磬。其中一件长109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是目前发现的商周时期石磬中体量最大的。《商颂·那》描述殷人的祭祀乐舞,也离不开清扬的磬声:“鞉鼓渊渊,嚖嚖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当然,照旧要讲究一个和字。

籥音悦,形状像笛子,有三孔。文舞时要吹籥以为节奏,与场外的笙鼓之声相呼应。一说,在甲骨文中,“籥”本作“龠”,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的前身。传说禹时乐舞《大夏》即曾吹籥伴奏,可见其源起之早,毫不亚于磬。《邶风·简兮》定格了一场盛大的“万舞”——由文舞与武舞两部分组成,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红日当午,高大健美的男性舞师“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瞧他左手执籥管而吹,右手举雉翎而舞,满面红光如同涂了一层赭粉,从旁观赏的公爵高兴得连说:“赐酒!赐酒!”

物换星移,千秋已逝,这些歌舞升平的画面犹可按照《诗经》的文本进行大致的悬想与复原,但那些琴瑟之音、钟鼓之乐、埙篪之声却早已杳如黄鹤,无从追索,无从回放了。

新闻推荐

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成都人达标率提升0.5个百分点龙泉驿人身体最棒 “少壮派”达标率增幅最多

成都市体育局1月12日发布了《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2018年全市总体体...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