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土汉代画像砖(九) 振飞縠以舞长袖 袅细腰以务抑扬 画像砖上的汉代舞乐百戏场面
□卢升弟(文史研究专家、现供职于成都博物馆)/文马千笑/手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歌舞,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已知关于歌舞的最早记录在马家窑文化遗址:一个彩陶钵上绘有几个人手拉手化妆跳舞的情景。马家窑文化是距今有近五千年的文化遗存,这说明在此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是歌舞能手了。在那个距离我们遥远得几乎模糊的年代,华夏先民们头戴面具、肩披羽毛,手拉手在旷野里踏歌而舞,歌声在天地间回响不绝,尽管这些歌舞还显得有些原始与稚拙。
汉代宴饮之风极为盛行,凡有宴饮则必有舞乐百戏助兴
到了汉代,汉代的帝王、妃子们对歌舞的喜爱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宫里设有专门收集歌词、管理乐曲的机构“乐府”,养有大量歌舞伎人。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一个歌舞爱好者,史书记载他在称帝后曾回到家乡,召集乡里故友及父老子弟喝酒庆贺,喝到高兴时,不仅唱起了他自编自创的《大风歌》,还醉醺醺的跳起了舞。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也是一个歌舞能手,史料记载其“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唱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刘邦死后,她被吕后囚禁起来舂米,曾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不满。文帝慎夫人也因善歌舞而得到百般宠幸,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曾是阳平公主家的歌舞伎、宠姬李夫人也是生在伎人之家,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舞蹈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更是专业舞伎出身,因舞艺高超,舞姿轻盈,被人们称之为“飞燕”。
汉代的贵族官僚、巨商富贾们更是热衷于歌舞百戏,在他们的深宅大院里就有不少倡优伎人和歌舞奴隶,所谓“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妓乐,列乎深堂”(《后汉书·仲长统传》),甚至他们出行游乐也“多从倡优,鸣钟吹管,酣讴竟路”(《后汉书·梁冀传》)。歌舞既是他们之间迎来送往的必备礼节,亦是他们相互交际结纳、巴结上司的常用手段。当时,上流社会宴饮之风极为盛行,凡有宴饮则必有舞乐百戏(包括歌舞、杂技、魔术等)助兴。魏晋时代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这样描写他们:“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养交都邑,结俦附党……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佳宾。金罍中坐,肴烟四陈,殇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竟,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在美妙的丝竹管弦声中,主人与宾客们一边享受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伎人的歌舞表演。不仅如此,待到酒酣兴浓时,往往还会出现主宾共同参与歌舞的热闹场面。
长袖舞流传的时间极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舞台上见到它的表演
汉代人对于歌舞的喜爱,反映在四川汉代画像砖中,就是歌舞百戏类题材的大量出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杂技盘舞”“丸剑起舞”“宴饮起舞”。
“杂技盘舞”画面正中是一高环双髻,窄服束腰的女伎正在跳“七盘舞”,她一臂上举,一臂向下弯曲,双手持长巾。两腿作跨步状,脚下有两鼓,鼓的四周有七盘。七盘舞,又称盘舞,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舞蹈,后来被广泛用于宴饮时的表演。其特点是在地上排列数量不等的盘,有的还要加上一些鼓,舞伎就在这些盘鼓上舞蹈。古代的诗人是这样描写盘舞的:“七盘陈于广庭,畴人俨其齐俟,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邪睨鼓下,伉音赴节。安翘足以徐击,驳顿身而倾听。”“振华足以却蹈,若将绝而复连。鼓振动而不乱,足相续而不并。婉转鼓侧,委蛇丹庭,与七盘其递奏,观轻捷之翾翾。”从这些诗文和画像砖上的图案看:七盘舞是一种技艺要求很高的舞蹈,舞者必须“翘足”在盘和鼓上有节奏地“徐击”,不停地在它们之间穿梭、婉转、委蛇。双足踏出的盘鼓之声时缓时急,随着节奏的起伏变化,舞者时而轻歌曼舞,如涓涓流水;时而急舞狂歌,如惊涛骇浪。画面的左侧,一女伎倒立在十二层几案上表演叠案。叠案戏来自于安息,又称安息五案。用于表演的几案数量不等,最多的可达十几个,伎人要在上面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惊险动作。画像砖右面是一男伎正在表演弄丸。弄丸,又称跳丸,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庄子》卷八注:“宜僚善弄九铃,常八个在空中,一个在手。”弄丸的特点是由伎人两手连续抛接若干丸铃,抛接丸铃的数量越多,技巧也就越高。
“宴饮起舞”画像砖正中置有樽、盂、杯、杓等饮用器皿。上方左侧一男一女席地而坐,席前有两案。男者衣冠楚楚,宽袍拖得很长。女者云鬟高耸,广袖宽衣。上方右侧一伎正在抚琴,后面一伎似在伴唱。下部左边一人身着宽袍,左手击节,右手敲鼓。右边为一束发戴冠,深衣长袖的舞者,他一臂高举,一臂低垂,正在翩翩起舞,所表演的是汉代最流行的长袖舞。《韩非子》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长袖舞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宫廷风尚,刘邦戚夫人的“翘袖折腰之舞”也正是这种舞蹈,长袖舞在我国流传的时间极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舞台上见到它的表演。在跳这种舞时,舞者身穿长袖舞衣,伴随着音乐的节拍,长长的袖子在舞者的挥动下或凌空飘逸,或婉转曲折。有时节奏较快,腾跳跨越,如急风骤雨,热烈奔放;有时节奏较慢,飘逸舒缓,如一缕清风,委婉庄重。
“丸剑起舞”画像砖的左上方,男女主人席地而坐,座下有席,席上有器皿和食物。左下方有两伎跪于席上,双手捧琴,正在伴奏。右下角是一云鬟高耸的女伎,她左臂向上,右臂朝下,双手各持一长巾,长巾在空中飘动。这种手持长巾的舞蹈,汉代时称公莫舞。传说取意于楚汉战争前夕,项羽宴请刘邦鸿门宴的故事:项羽的部下项庄在宴会上以舞剑为名,欲借机杀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挺身而出,起舞“以袖相隔”,使项庄无法下手,他还对项庄说“公莫”,不要杀害刘邦。后人以巾舞模拟项伯舞袖的姿态,因此称为公莫舞,晋代改称巾舞。表演时,舞伎手持长巾起舞,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动中,长巾看起来就象长袖一般。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很难看到描写巾舞的词句,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很不相称的。相反,描写长袖舞的词句倒是屡见不鲜:“振飞縠以舞长袖,袅细腰以务抑扬。”“振朱履于盘撑,奋长袖之飘。”“抗修袖以翳面,展清声而长歌。”这些诗句咏唱的是巾舞还是长袖舞?恐怕难以说清。这方画像砖的右上角是两位赤裸上身的男伎,其中一人正在弄丸,另一人一手持长剑,剑尖指向空中的一丸,他的另一手的肘部则在顶壶。顶壶是一种汉代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百戏,伎人表演时将壶抛掷于空中,用手接、背接或用头顶。壶在古代是常用的生活用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种器具,抛接传递,日趋熟练,熟能生巧,弄壶戏也就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顶壶的伎人一心二用,一边在顶壶一边还与弄丸的伎人搭档表演弄丸,两人的配合似乎相当默契,显示出了极为高超的技艺。画像砖的最下方还有一赤裸上身的伎人,他双臂伸出,嘴巴大张,口中喷出火焰,正在表演吞刀吐火的魔术。据史料记载,这种吞刀吐火来自于西域,表演者以燃着物放于口中,不停的喷吐火焰,由于它看起来十分惊险刺激,很受汉代人的喜爱。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确保天府国际机场一启用就能高效运营。彭清华指出,要更好发挥天府国际机场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高起点建设...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