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到成都实现梦想的“功夫小子”
◎文/吴志维
编者按:一个来自河南的农村小伙,从小痴迷武术,凭着他对武术的热爱、坚持、执拗,获奖无数,还屡次应邀出国教授老外。如今,他来到成都,怀揣着无限的热情,前行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入夜的安仁古镇格外灵秀,有公馆街之称的树人街上早早点亮了灯笼。公馆里,一场名为《今时今日是安仁》的演出正在把观众的兴致推向高潮。演员出口处,一个矫健的身影挺立门旁。他叫张文亚,是来接本剧的演员也是他的女友赵琦下班回家的。
看《少林寺》着魔进武校
1988年,张文亚出生在河南商丘民权的农村,自幼灵动,喜欢和小伙伴们爬树翻墙掏鸟窝。电视里,偶尔重播李连杰版的电影《少林寺》,被张文亚奉为经典:李连杰的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坚强的地趟拳腾落舒展,于承惠的醉剑游龙似凤……1997年,吴京版的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热播,更是撩得他寝食难安。
年少的张文亚偷偷在收割了的田里铺上麦草垫子,自己照着电视里的架势自学后手翻的武术动作。十岁那年,离家三四十里的一所私人武术学校来村里招生表演,张文亚说服父亲,去了这家武校。这是张文亚第一次离家,面对不适应的环境,十岁的孩子总是特别想家。进了武校,张文亚才知道,原来电影电视里飞檐走壁、点穴解穴的故事都是不靠谱的。超出想象的只有艰苦的训练和枯燥的重复。刚去的半个月,腿筋似乎从来没有消肿,举步维艰仍然坚持训练。在武校,白天学习文化课,早晚、周末和暑假都要练功。一个月只有两天可以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这一切并没有磨灭张文亚对武术的热爱,他照样羡慕功夫好的师兄,照样早早起床苦练功夫。
一年的光阴,看似只能打一套拳法的张文亚,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基本功。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少林鞭王”之称的少林三十一代弟子释德成来挑选弟子,一眼看中了张文亚。
出国教授老外,传播中华武术文化
释德成在河南登封开办了一所武术学校。而在登封城里,这样的武术学校就有六七十家,甚至一条街上好几家武校,规模从百八十人到上万人不等,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武校上午上文化课,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其他时间教授武术,按照学员的武术水平分为初级班、中班、大班、高级版、校队、表演队等。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可当兵、考体院,也有不少是纯为爱好而来,而半途而废者过半。
刚进学校,第一关是练好基本功。基本功,最简单,也最难,需要长期练,达到熟练。如果时间长了不练,功夫就会退化。张文亚说:“武术的基本功包括一些基本腿法,如正踢、里合、外摆、侧踢,步法有马步等,大家都知道,一会儿就学会了,但是‘学会了’和练了十几年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再如踢腿,也必须天天练。练一个月就能踢,但是停十天就又回到从前了。”
张文亚的第一任教练是释德成的高徒,是时常在全国比赛中拿奖的人物,他对张文亚影响很大。四年的武校学习,张文亚的武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第一年,他就开始在校运会拿冠亚军;第二年开始参加登封市组织的武校比赛,拿回冠军、亚军的荣誉后,学校免除了张文亚的学费食宿费;第三年,除了参加各类比赛,释德成开始带着张文亚出国短期教授老外少林武术;第四年开始尝试代课,当起了教练。
原来,在欧洲有一群老外是中华武术的热衷粉丝。他们在所在国参加中华武术的培训,仰慕少林功夫。张文亚的师父释德成就是应邀前往进行技术指导的。每次去,都是抓紧三个月的签证有效期,匆忙走过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每地停留十天左右。每到一处,总有百八十个老外跟着学习。张文亚师徒教给他们新的武术套路,学员们学得非常认真。看到年近六旬的外国人都能认真地练功,让张文亚感触颇深,很多年过去了,这一幕还一直激励他坚持练功。
在张文亚眼里,师父释德成是位传统的习武之人。他四十来岁,平日里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别的嗜好,交际很少,日常生活简单平淡,但是功夫了得,坚持每天练功。他时常告诫弟子:“拳打万遍,身法自然”。张文亚在师父的学校学习四年,执教四年。前面四年,张文亚系统学习了表演、竞赛、传统三大类的多种常见的拳法。后面的四年,比赛、演出、教学,占满了他全部的时间。
“登封市武术比赛自选拳第一名”“首届国际少林拳大赛一等奖”……要在中华武术之乡拿到这样的奖项,难度可想而知。2007年,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年”活动,张文亚受师父委派代表少林功夫过去参加。大年三十那晚,他还应哈萨克斯坦总统邀请,到其家里演出。2008年,张文亚随师父应邀赴巴黎参加贝尔西国际武术节,与武当、泰拳等同台献艺。
成都欢乐谷“游击队长”邂逅“村姑”
2009年3月,在北京一位师兄的引荐下,张文亚来到成都欢乐谷。刚开始,张文亚是在欢乐谷的实景剧《抓壮丁》中扮演基础演员。除了有特殊形象要求的角色外,他几乎把剧中的角色演了个遍。很快,他的武术专长发挥了作用。扮演正面人物“游击队长”成为张文亚的专利,而且这个角色经过他的后期改进,注入更多武术打斗元素,变得更具艺术魅力。这一演,就是四五年。
现有的生活比起武术教练要轻松自在得多,收入也丰厚得多,而且成都这座城市也有足够的魅力留住这位年轻人。但是,悠闲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张文亚的意志。张文亚的功夫,要应付眼前的演出和技术指导工作早已绰绰有余,但是他还是尊崇师父的教诲,坚持每天练功。
张文亚的优秀和自律,被《抓壮丁》一剧的另一位演员看在眼里,爱在心头。她叫赵琦,1998年出生在牡丹江。从小“一学文化课就头疼”的赵琦,自幼酷爱舞蹈。小时候,赵琦照着电视里的舞蹈动作,在家里的海绵垫子上自学。遇到文工团的巡演,就去打听哪里可以学习舞蹈。十二岁那年,赵琦到了牡丹江的舞蹈学校,开始了“文化课加艺术课”的生活。此时的她,才真正知道舞蹈演员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么辛勤的付出。如今回想起来,赵琦还说:“看人家劈腿很厉害,自己练了才知道背后要下多少功夫。每天练功都很痛!第一年差点放弃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3年,赵琦来到成都欢乐谷,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她的一项工作就是在《抓壮丁》中客串街边卖布的村姑。同在一个大部门,同演一部实景剧,一来二去让两位志趣相投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2017年8月,安仁古镇组建队伍,演出实景剧《今时今日是安仁》。张文亚被公司指派参加到筹备组中,配合领导完成前期舞蹈、武术、戏曲、表演等相关专业的演员日常管理工作。赵琦也追随他来到安仁,在剧中担任舞蹈演员。演出里有一段投影中,那个武功不凡的身影,就是张文亚录制的。每晚演出快结束的时候,细心的人们就会看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接女朋友下夜班的实景剧。
·百变生活·
遨游艺海
艺不压身
长期的武术学习不仅让张文亚身怀绝技,也养成了他勤学善悟的职业素养。在演出团里,他除了做好一名演员,还积极参与到与武术相关的日常训练、节目编排、后勤管理之中。加上他对音乐的感悟,让他很快在团队里成长起来。曾先后多次获得“艺术之星、优秀员工”的称号。随后被领导提拔管为理岗位任领班一职。负责演员日常管理及专业训练和演出监督工作。并获得“金牌领班”荣誉称号。
张文亚是个勤奋的习武之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总是不断学习。在欢乐谷演出时,需要增加变脸演员。他主动提出愿意学习,于是,在变脸老演员的指导下,张文亚开始学习变脸。由于有扎实武术的基础,举手投足都十分精准。学了一个多月便开始登台表演,演出一年多后获得普遍认同,还代表欢乐谷去韩国参加剧目宣传演出。
日常生活中的张文亚和赵琦都热爱文艺。张文亚自学了吉他,弹唱个民谣自娱自乐的游刃有余。最近,张文亚开始学习书法,每日打卡。赵琦养了一只纯白的金吉拉猫,名叫“球球”。
为了丰富演出内容,张文亚还照着网络视频自学了长嘴茶壶的功夫茶表演。与深谙茶道的表演者相比,张文亚在身法、动作、力道等方面更有优势,尤其适合舞台表演。张文亚和赵琦还专门编排了一场同台献艺的茶艺表演,台下观众掌声喝彩不断。
新闻推荐
高质量如期完成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任务 打造引领成都乃至四川开放发展的新动力源
上接01版调研期间,彭清华、尹力还前往成都高新区东区马鞍山规划展览馆,了解成都市“东进”战略总体规划、空港新城及天府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