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启名城+名校的校城融合佳话 成大,改的不仅仅是名字 12月7日,教育部发文《关于同意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的函》,成都学院正式

成都商报 2018-12-08 02:12 大字

成都大学旧貌(从左至右分别为:花圃路校址、荷花池校址、十陵校址) 图据成都大学官网

建校40年

1978-2018

1978年,成都大学创建,当时是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唯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建校之初即为本科院校。

1983年,按照国家教委的统一规划和地方高校改革的战略部署,为落实四川省政府“利用外资、筹措经费,发展教育”的指示精神,改办为“短期职业大学”,停办本科。

2003年,教育部批准同意,“在原成都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成都学院,撤销原成都大学的建制,但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他学校使用。然后积极创造条件,俟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

2010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转至学校,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2013年,具有三十余年研究生办学历史的中国医药集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划转至学校。

2017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关于支持成都学院高水平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建立组织机构、政策支持、资金及配套支持等全方位支持学校高水平建设。

2018年12月,教育部发文,成都学院正式更名为成都大学。

现 状

科研强校特色育人 构建四大优势学科群

成都大学历经40年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下设16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1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名列在川高校前十位,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自然出版集团公布的2018年自然指数排行中,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6位。学校是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据悉,成都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抢抓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全面改善校园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学校围绕四川产业升级发展和成都文创中心建设、“成都智造”转型以及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生物医药学科群、动漫与文化创意学科群、智慧制造与城市建设学科群、城乡教育学科群,构建了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四大优势学科群,努力建设与国家级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2017年,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立,成为当年成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成都市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盛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立以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办学思路,聘请了原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原主任郁钧剑担任院长,冯骥才、才旦卓玛、王晓棠、陈凯歌、彭吉象等八十余位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影视家、舞蹈家、美术家、戏剧家、书法家等担任学院顾问、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客座教授。学院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带动性,今年顺利完成20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生任务,留学生实际报到172名,其中本科生115名,硕士研究生57名,国际学生的报到率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学校还积极促成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并开通直航。2016年被成都市评为全市唯一“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

未 来

形成校城融合、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如今的成都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广大师生的青春活力散发在校园各个角落。创新创业学院、张澜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防教育学院等一批创新学院的成立,更是搭建起师生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今年五月,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修军、李立老师指导的创新创业团队ITeam的“智眼”项目荣获全国特等奖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十余万各类人才,“接下来,成都大学将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以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到2020年,成都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稳定在2万人左右。学校还将继续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国家中心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立足城市资源,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促进开放办学、开门办学与协同办学,形成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科研支撑的校城融合、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区域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具有良好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过硬专业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四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于未来,王清远表示:“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目标一直没有变。未来我们将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标国内外知名高校,构建治理现代、管理科学、服务为先的机制体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走出一条文教结合、开放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综合改革新路,打造”一带一路“人文合作的新平台、新高地,积极服务于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春雨

新闻推荐

“PANDA成都”走进柬埔寨以文化为媒 促进民心相通

“PANDA成都”走进柬埔寨首都金边。剪纸课上,柬埔寨孩子剪出了大熊猫和喜字金边,这座坐落在湄公河与洞里萨河之间的三角洲...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