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惠民企新政”酝酿出炉的背后
编者按
11月24日是蓉城的初冬,清晨寒气逼人。然而一走进位于锦城大道366号的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会场,成都民营企业家们则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场两张喜庆的荣誉榜上,成都市百强民营企业、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20名优秀创业者的风采被一一展示。这一天,这座城市把最高的敬意致予他们。
春天的气息更来自大家手中一份征求意见的文稿《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惠民企新政针对成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症下药”,“真金白银”惠及民营企业,体现成都特色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所创新和突破。那么,新政酝酿出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故事?
成都·民营经济
营商环境面临“五大难题”:准入难、融资难、创新难、降成本难、聚才难
民营企业存在“五个短板”:龙头企业不多、治理结构不优、市场拓展不足、商业模式不新、产业层次不高
两个全覆盖
第一个全覆盖:全市动员对规上企业全覆盖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个全覆盖: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经验做法
11月24日,成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成都将拿出4个100亿元,大力引导支持领军型民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
成都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应急周转;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帮助民营企业处置不良资产;设立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让企业放心经营;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金,对新经济企业成长段进行引导投资。
同时,更有一揽子围绕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将实施。
会后,精位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宏亮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手动点赞:“成都市委书记谈到成都营商环境:谁砸成都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民营经济强则成都强,民营企业好则成都好,成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态度坚定、坚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成都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全面加强政策集成和实质创新,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全面开展“万家企业大走访”活动,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营造优商重商亲商的良好氛围,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年初,市委着手筹备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专门成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协主席领衔筹备此次大会。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成都的调研、走访和筹备用了近一年时间,做到了外部对标国内同类城市和内部问题收集“两个全覆盖”。
调研走访全市22个区(市)县
收集8000多个问题
民营企业的具体困难有哪些?困扰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症结何在?第一个“全覆盖”是全市动员对规上企业全覆盖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从新希望集团到通威集团,从天府国际生物城到电子信息产业园……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发改委相关部门马不停蹄,走访足迹遍布成都市66个重点产业园,了解到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存在准入“玻璃门”等多个问题。这些都为全市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支撑。
今年7月,市工商局启动“工商进万企,问计放管服”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相关处室分成8组,深入到四川宜府春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梅卡亚洲气体系统成都有限公司等,与企业深入交流、交心谈心。”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会前,他们走访了3104户企业,民营企业就有2891户,其中小微企业772户、新经济企业254户。“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集中在登记注册方面,有316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186件;商标品牌也是企业关心的热点,有136件。”事后,市工商局通过走访调研工作台账,做好问题分类统计,逐一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在各个区(市)县,相关部门也多次成立调研小组,深入辖区民营企业“听声音”。成都高新区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富集,他们派出90个调研小组沉到企业中,深度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发展机遇、面临问题,掌握调研企业产品结构、市场渠道、产能布局等,构建起“线上线下”7×24小时服务体系,实现了对企业的全方位调研、全链条跟进、全过程服务。
“90个调研小组边调研实情、边梳理清单、边制定措施、边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迈出去‘吃’透问题,走回来‘盯’紧问题,解决企业诉求。”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各调研小组形成了一批有关问题解决清单、潜力企业清单以及相关高质量调研报告等调研成果。仅第一个月就走访了上千家企业,调研了2000多次,收集到800余条诉求,提出了近300条建议。例如,为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难题,成都高新区利用该区国有独资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投资打造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新创贷、成长贷、壮大贷”等多款定制化金融产品,企业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落户成都高新区,是一家高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目前保持着30%的复合增长率,年收入近亿元。随着公司业务迅速拓展,融资成为难题。“科技型企业抵押担保是弱项,若直接通过传统融资手段申请贷款,在银行利率上浮并加上担保费用后,融资成本较高。”中科合迅办公室助理鲁一江说,“了解到盈创动力平台定制化融资产品后,我们选定了‘新创贷’。经过前期申请、评审等环节,最终通过盈创动力平台推荐获得工商银行贷款500万元。”鲁一江介绍,这笔“新创贷”产品和传统融资相比,可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
通过全面调研,成都收集到8000多个问题。这使得《意见》极具针对性,讨论稿呈现在各参会代表面前之前,经过了20余次修改。成都市委市政府还通过大会“集体谈心”形式,把民营企业代表请到一起讨论完善。
对标全国同类城市先进经验
营造最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调研收获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营商环境存在“五大难题”:准入难、融资难、创新难、降成本难、聚才难;用成长的眼光看,民营企业发展存在“五个短板”:龙头企业不多、治理结构不优、市场拓展不足、商业模式不新、产业层次不高。
为进一步破解难题,成都通过第二个“全覆盖”,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经验做法。6月,重庆;10月,广州、深圳、浙江;11月,澳门……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深入全国各地考察学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多个责任部门把全国各个省市对民营经济的政策都做了研究,还派员去一些重点城市考察学习,把能给民营企业的最优政策都拿出来。
市金融局深入研究了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广东省、上海市等省市相关金融新政;市委政法委工作组先后学习研究了上海、广东、重庆、厦门、陕西等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将中央政法委、“两高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重要指示进行了深入研读和思考,将具体工作要求细化,吃透精神,最终转化到成都实际工作中。
全国多地都在新政中提出发挥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作用。山东给出明确的计划:“预留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四川省提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不得少于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成都晚报记者获悉,成都明确:“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中,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多地政策都提到鼓励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但从公开宣传开,仅成都明确了具体的奖补政策。记者获悉,成都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成都市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或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按合同实际出资额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军民融合企业在蓉独立或联合实施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按技术研发投入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成都对标全国、学习考察,答案就是要给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最优的政策环境。
专/家/点/评
北京吉利学院校长、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霍伟东:
精准指导 直击痛点
“成都的举措精准指导、直击痛点,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或困境,给出了真金白银。”霍伟东读完讨论稿后深感“成都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对民营企业家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诸多条目,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精准指导。”霍伟东举例,在降低税费成本方面,明确要求税务部门探索实施申报环节减免税提醒。此前,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有的企业并不很清楚。这次要求税务部门精准提醒,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这些政策。针对民营企业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和瓶颈,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霍伟东注意到,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成都拿出了真金白银。比如,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资金”、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等。“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及时融到资、融资成本降低,将解决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霍伟东认为,酝酿中的新政是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里程碑式文件,对成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指导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要求加大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力度,把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必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在成都取得更好成效。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玲:
将极大改善营商环境
邓玲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基础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很难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被经营资金不足、贷款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困扰,而这次会上强调了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每季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所有行业和领域,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等。
“成都一直致力于为民营企业家投资创造更多平台,为民营企业家成长创造更好环境。”邓玲表示,一系列重大举措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效果也值得期待。同时,政策后续的具体落地同样重要,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更多的切实行动,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薛欢 叶飞鸿 何海燕 摄影 孙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日前,为全面落实《加快推进成绵一体化协同发展协议》,加快绵阳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市质监局与绵阳市质...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