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向全国 新潮抢占电梯千亿级市场

成都日报 2018-11-26 03:28 大字

》》》成长印记

新潮传媒: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目前,F轮融资已结束,累计融资超过60亿元。公司估值超过20亿美金,已经是线下媒体数字化领域的“独角兽”。2018年3月23日,新潮传媒入选《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以15亿美金估值位列榜单第65名。2018年5月19日,《中国独角兽企业价值榜》发布,新潮传媒入选,位列榜单第59位。

张继学:新潮传媒由传媒老兵张继学、二三四五网络创始人庞升东和力美DSP平台创始人舒义联合创办。张继学1996年创立乐山今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2004年创办《新潮周刊》,2008年创办新潮网,2014年带领新潮传媒进军电梯广告市场。2018年10月,张继学获《哈佛商业评论》评选的“中国新增长创新30人”之数字化创新人物大奖。

》》》成长故事——“独角兽”成长记2

今年下半年,成都新经济企业新潮传媒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就在本月14日,百度公司宣布战略投资新潮传媒。据了解,新潮传媒此轮融资共计21亿元人民币,由百度领投。目前,新潮传媒融资超过60亿元,公司估值超过20亿美金;布局全国100余个城市,近70万部电梯每天滚动播放,覆盖2亿社区人群。

为了低调地抢占市场,在去年5月新潮传媒首次品牌发布会前,鲜少见到对这家企业的报道。甚至在北上两个城市的广告市场中,很难听到新潮传媒的名字。今年3月,新潮传媒作为成都本土唯一进入《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榜单的企业,成为成都市首家独角兽,不少人都还在疑惑:是那个杂志“新潮”吗?

转型:从阅读类媒体到流量平台

事实上,《新潮周刊》对许多成都人来说并不陌生。这本定位于成都本土生活类杂志,创办初期期均发行量达10万份,独占四川城市周报近70%的市场份额。2004年办杂志,2008年开始做新潮网,2014年做电梯电视。

“最开始介入广告行业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尝试。”谈及公司的成长历程,新潮传媒集团合伙人、市场与品牌公关部总经理云霄回忆道,大概在2012年的时候,公司发现广告客户对直投杂志(通过邮件递送服务,将特定的信息直接给目标对象的各种形式的广告)感兴趣。新潮尝试通过降低单份采购费用,将《新潮周刊》以类似于直投杂志的形式投放到各个茶楼、健身房的门口。

“很快,我们就发现直投杂志的广告反响不如预想中的好,但许多客户对于覆盖用户更广的摆放杂志的报刊栏表达出了兴趣。正是这样,新潮开始有了户外广告的首次尝试。公司也开始从阅读类媒体向流量平台转变。”云霄告诉记者,对新潮来说,报刊栏并非户外广告的最优形式。“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广告品相不好,不能满足多媒体的广告表达,而且利用率非常低。”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新潮将目光放在了电梯广告上。

2013年的一个下午,新潮传媒董事长张继学和朋友在乘坐电梯时,无意将自己正在播放视频的电脑铺在了电梯轿厢的内墙上——这一铺,就出现了电梯电视媒体的雏形。很快,他们把全市第一块19英寸可播放的电梯广告电视放在了公司所在的华兴大厦中。

“可以说,我们是把握住了城市化的大趋势和机会,电梯已经成为城市化中的基础设施。”云霄分析道,电梯广告处于受众必经的生活空间,封闭空间可以产生强制性的高频到达,具有品牌推广的引爆式效果。电梯内环境单纯、干扰度极低。如果一部电梯每周上下超20次,每周收视时间就会超过10分钟,充分的收视时间让品牌与受众形成了深度沟通。

未来:“智能硬件+软件”整合流量

“尽管每次转型的过程都极其艰难,甚至还经历过失败,但我们还是坚定了转型的想法。”云霄告诉记者,电梯媒体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发展更多渠道,2015年新潮传媒开始并购成都、重庆两地的同类型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资源整合,迅速打开渠道资源。“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已经低调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布点。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进入了快速地扩张阶段。”云霄说。

现在,每周五的下午是新潮成都办公室最热闹的时候。办公桌上摆放着近3万张SD卡,业务员们要拿着这些卡为全市的新潮电梯电视更换广告内容。对于这样的热闹,云霄虽然欣喜,更多的却是担忧。“这种播放形式其实对电子屏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更换起来也容易出错。我们希望可以让所有的电梯广告屏联网,以此实现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

物联网和5G会对线下每一块载体进行数字化并联网,使其变成流量。因此,一旦广告从传统向流量转化、从手工售卖向机器售卖转化,整个梯媒市场就会爆发。“这是我们一开始做电梯广告时就明确的方向,所有的硬件设备接口都是预留好的。”云霄告诉记者,新潮的电梯媒体设备,并不是传统的静态广告展示机器,而是一个智能设备。这些电梯电视植入了智能芯片,带有WiFi探针、ibeacon、NFC等近场通讯设备,利用这些技术与线上大数据结合,可以捕捉到用户的行为轨迹,在此基础上产生用户画像,为客户投放做出精准的分区。

“未来,所有媒体都是数字化的。线上媒体的数字化战争已经结束,而线下媒体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他谈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随着技术不断推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线上+线下”的投放渠道组合将成为主流趋势。新潮电梯广告的“智能硬件+软件”服务模式,通过高质量的数据来源、精确到米级的位置定向方式,打通了“线上+线下”数据,捕获精准人群,实现广告与用户的强互动、高触达。

近期,新潮传媒还将推出新产品——“电梯购”,将消费场景搬进社区电梯,助力电商抢占市场。基于新潮传媒遍布全国的智能终端,“电梯购”以新潮传媒电梯电视下屏作为线下流量入口,通过二维码将用户引流至电商平台,将电梯打造成“离家最近的超市”。

扩张:进军全国100余个城市

2014年,新潮只有成都一个公司,近200名员工。2016年开始进入重庆市场,2017年才开始进入北上广深。如今,新潮传媒布局已超过100个城市,在全国拥有7000余名员工。“对我们来说,压力源于我们发展得太快,而不是同行的竞争。”云霄告诉记者,他目前所管理的品牌部是去年3月才成立的。过去,他主要负责互联网产品的孵化。现在,他不仅要配合销售团队完成前期的提案、投放优化以及投放之后的效果评估和结案,还要负责集团的品牌洽谈合作。每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外地出差。

成长的背后,则是楼宇电梯广告市场的蛋糕正在做大。有数据显示,中国电梯平均每年增长60万部,未来5年总数将超过800万部,每天覆盖人数将超过8亿人,占线下流量的50%。随着电梯媒体的市场认可度逐渐提高,预计5年内,电梯广告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30亿元增至600亿元-1000亿元,也就是说,电梯媒体是一个千亿级的巨大市场。对此,云霄也认为,梯媒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梯媒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广告总额达6700亿元,而电梯广告不过200亿元,份额很小,赛道的成长性很大。线上流量已经固定,很多单位也在抢线下的流量。”

这家在成都的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故事契合于城市之变。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成都已成为堪称全球新经济成长和崛起的样本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成都科技型企业44396家,共享经济企业200家,网络零售总额6403.5亿元。2017年,成都新经济呈现爆发式成长的态势。2.4万余家科技企业健康成长,3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蓄势突进。

作为资深的成都创业者,云霄对成都的新经济发展氛围感受颇深。他表示,成都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创新创业氛围活跃,成都对新兴企业的接受程度、扶持力度非常高,未来成都涌现出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速度会不断加快。

》》》成长观察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数据情报研究所所长董亮:

3只“独角兽”集中涌现是必然结果

“独角兽企业一般成长周期短、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企业估值高,呈现出技术驱动和平台化生态的特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董亮如是认为。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一批极具潜能的新经济企业脱颖而出,而独角兽企业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们很有可能进一步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和行业巨头,为全球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商业创新带来巨大影响。”

在董亮看来,独角兽企业总是与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他进一步分析道,“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独角兽企业批量出现的基础,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可以让初创企业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实现爆发式成长。”另一方面,独角兽企业还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它们的爆发式成长往往伴随着创新要素的迅速集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不断出现,是城市及区域发展的新现象、新引擎。”简单来说,“‘独角兽’出现的地方,往往是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地方。”

事实的确如此,在去年新经济大会召开后,成都印发了《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把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作为发展新经济的目标之一,提出“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对此,董亮认为,“成都大力引育‘独角兽’等新经济市场主体,是在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下开展的。”他进一步分析道,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新经济发展要素聚集、聚合、聚变的关键,“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彰显成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稳定在全国前列,独角兽企业数量在短短的1年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3的突破。“这充分说明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战略谋划、重大部署,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推进路径和创新举措完全符合新经济发展的规律。”董亮进一步分析道,成都把城市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最佳应用场景,通过研究细分形态及应用场景,创新供给要素、政策、平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创新政务服务,给新经济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城市机会”。“今年以来,成都人才、技术、资本3大要素的供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3家独角兽企业的集中涌现是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成都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战略枢纽地位突出、现代产业基础雄厚、城市消费场景丰富、政府治理不断创新,为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在成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董亮分析指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促进,而成都通过做强产业功能、优化场景供给、梯度培养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治理规则,已经在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

5月8日,成都举行了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启动会,把新经济企业划分为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3个梯度,就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对此,董亮分析指出,新经济企业的发展是长跑而非短跑,“独角兽”只是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发展中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都针对独角兽企业急需扩张和拓展的个性需求,制定了差异化和精准化的支持政策,帮助其跨越‘死亡谷’,打破‘C轮魔咒’,早日蝶变,成长为\‘城市合伙人’,使得新经济企业实现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代表城市参与全国乃至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引领新经济发展。”

》》》记者手记

“独角兽”彰显精彩成都范儿

“独角兽”是折射区域经济的一面镜子,是解读经济前沿的一个视角。过去的一年里,成都诞生和壮大了一批拥有创新基因的新经济企业,如新潮传媒、医联、23魔方、数联铭品、极米科技等,它们聚焦新媒体、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硬件等领域。在云霄看来,“独角兽”不只是一个称呼,更蕴藏着一种创新的精神气质——追求用创新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拥抱变化,执着创新。

综观过去这一年成都诞生的独角兽企业,其精神内涵一是新,创业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更促进“双创”环境的持续优化;二是精,自主创新企业有技术含量,有领先一步的能力;三是青,一堆年轻人踩准时代节拍,引成都新经济潮流之先。今天的“独角兽”或许就是未来的产业巨头,他们坚持创新,又坚守初心,彰显了独特的城市精神,走出了精彩的成都范儿。

》》》背景链接

成都为“独角兽”量身定制发展方案

去年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紧接着的11月30日,成都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率先把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作为发展新经济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5月8日,成都举行了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启动会,给出了成都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方案,创造性地把新经济企业划分为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3个梯度,就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具体而言,成都把满足“获得过投资,未上市,且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连续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超过20%”两个条件之一的新经济企业认定为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

就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而言,成都鼓励它们通过与政府合作组建基金的方式进行海内外收购、兼并、控股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对独角兽企业通过整合、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扩张的,给予“一企一策”政策支持。

成都支持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提升行业领导力。鼓励以其主营业务、核心产品为切入点,举办科技展会、行业峰会、新品发布会等高端大型活动,给予场地、资金、部门协调等多方面支持。以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为核心,规划建设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主题特色小镇,按照市场化方式提供产业发展应用场景。

成都鼓励独角兽企业上市,为资质达到上市条件的独角兽企业对接优质券商机构,鼓励辅导独角兽企业IPO;根据企业上市不同阶段产生的费用给予最高可达300万元的奖励和补贴。

成都还为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政务服务,成立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对口服务小组,集中精力优先服务企业各类需求,协调企业问题。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刘金陈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成都市经信委主任陈志勇: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更大发展

“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的召开,对全市抓好民营经济工作作了全局性、系统性、开创性部署,吹响了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