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业界共治新模式 培育民营企业“高新军团”
新川创新科技园
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走过了从破茧而出到成为重要支柱的发展历程。11月20日,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发布“双百”榜单,对全省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00户优秀民营企业进行表彰。其中,成都高新区10位企业家和9家企业上榜。
贯彻落实好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神,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提出,支持产业载体提质增效,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三五”支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助力产业载体提质增效
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繁盛,都离不开它所生长的时代。”天府新谷董事长王明新说,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从石羊场一片农田建园起步,成长为如今聚集“千家企业、万名创业人”的创业生态社区,天府新谷在孵企业去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创业型和科技型企业占比达70%。
载体是产业培育的土壤。截至目前,以天府新谷为代表,成都高新区共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3个,孵化载体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对产业载体提质增效给予支持:对经认定的孵化载体,每年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对5000平方米以下的前10名和以上的前5名,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支持;鼓励楼宇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经认定后,每引进一家给予楼宇运营方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四派”人才提供“三五”支持
最高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刚刚过去的“双11”,仅仅成立5年的成都极米科技在投影类产品领域销售额就突破3亿元。“我们最开始是租了个毛坯房创业,挺艰难的。”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说。成都高新区看到了公司潜力,给予了租金减免等政策扶持。“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就更专注于产品创新。”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是人才。“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是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我们将通过政策导向,最大程度激发高质量人才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让成都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筑梦沃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出台的政策提出,对“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三五”支持,即给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视团队规模提供5套以内的人才公寓,若所设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最高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业界共治理事会
培育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是产业培育的关键抓手,当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推进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传统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态圈构建存在3个痛点:政府掌握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却难以动态精准掌握企业需求,更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领域产业发展;企业熟悉产业实情,洞悉自身痛点,但企业间联络分散,缺少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社会中介资源丰富,但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高,难以有效服务产业。
成都高新区找准“痛点”、精准施策,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和模式,将“业界共治”理念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中,今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正式揭牌。“‘业界共治’这一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构建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充分赋能业界共治理事会、培育产业生态圈,政策提出,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围绕重点产业设立的业界共治理事会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用于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项目促进、生态营造等,支持企业集群发展。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
成都高新区供图
新闻推荐
30而立 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产业培育再出发 出台18条产业培育新政 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
成都高新区将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图为聚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天府软件园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