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摄影师 用镜头思考人生

华西都市报 2018-11-12 04:01 大字

甘瑞。

甘瑞艺术摄影照。

甘瑞拍摄的人像。

她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组关于“人体标本”的作品,从风格、画面到取名,都实属特别。洁白的画面,柔和的调子,让人略感寒气的内容,压迫与窒息感扑面而来,让人对这个28岁的女孩充满了无限好奇。

她是一个工作生活在成都的贵州人,一位高校教师,在大学教授摄影课程。个性“随性贪玩”的她,游历四方,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城市。作品创作都随着自己的思考和心性去记录,看她的摄影作品,总能给人以某种思考……

1

小时候 随性自由但有底线

镇远,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贵州黔东南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

1990年,甘瑞降生于古城一户普通人家。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悠久的地方,父母教育理念却很是“超前”。父母没有那么多的硬性要求,但是奉行着“做人比成绩重要”的想法,学习上爸妈很少严厉管教自己。成绩好坏无所谓,只需明白自己问题出在哪。门禁时间几乎没有,但不能夜不归宿。爸妈为了锻炼她,从6岁开始,让她独自一人坐两个小时的火车自己到姥姥家去,也养成了她胆大独立的个性。

“放养”给了甘瑞极大的自由,但并不是没有底线。爸妈总会在关键的时候提醒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甘瑞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去参加了小姑姑的婚礼,她在小姑姑的婚房开了一下抽屉,当即就被爸爸狠狠打了手背,一阵狠狠的批评,这让甘瑞明白“别人的东西未经许可是不能动的!”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最后考上大学到读研,都是甘瑞个人在规划自己的学习,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她没上过兴趣班,就连补习班都是因为“别的同学都去了,没人陪我玩”才报的,爸妈的“放任不管”让甘瑞的自由天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

高中时 爸爸送她一台相机

高中的时候,甘瑞开始学画。爸爸送了她一台相机。爸爸说:“学画画的人,有台相机,可以方便记录,对画画有好处。”

当时,身边用相机的人还不是很多,刚刚接触相机,也不懂什么技巧,她只是简单地拍照,仅仅是按快门,简单记录下身边事,一步一步发现这里面的乐趣。

那时手机还是Nokia的年代,摄像头像素都不高,甘瑞开始试着拿相机玩自拍,我们听到自拍的时候自然都会想到手持手机45度拍摄的样子。但是甘瑞是借助相机的外接设备进行拍摄,将自己变成了点缀融入到大景中去。现在的甘瑞依然喜欢相机自拍,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拍几张照作为纪念。她时常将自拍作品上传到国外的摄影平台,收获好评如潮。还引来不少潮流网站、服饰网站的专访。

无论拍项目还是自拍,甘瑞说:“有时候,跋山涉水就为了一张照片。”

甘瑞现在对摄影的爱好和兴趣,都得益于父母放养式教育。对于甘瑞的很多选择,爸妈也都无条件支持,甘瑞说:“父母对我的个性成长没有丝毫束缚,挺感激他们的。”

3 拍3年 自己的成长记录

甘瑞大学学的动画专业。研究生学的数码媒体艺术专业摄影方向。

进入大学后,从简单的兴趣到真正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拍照,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甘瑞获取摄影知识的渠道很多,也打开了视野。

起初,甘瑞的摄影关注生活细节,一些很日常,比较细腻的拍摄。拍得越多,接触的人与事物、经历越多,关注的点也慢慢在发生改变。开始拍摄一些主题性很强的纪实摄影,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拍摄了很多民族题材,这一阶段后,她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内在感受,并开始了到现在都在坚持创作的观念摄影。

从2015年开始拍的《NO.09915701x》这组作品,名字的寓意也很特别,是甘瑞生日日期倒过来的数字,她说算是对自己成长到现在的记录。

大多数人看了这组作品的第一感受是“窒息、难受,甚至恐怖”,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画面很纯洁,“感觉纯净,莫名的有一种安心的感触。”

甘瑞介绍,拍摄这组作品前后花了3年,到现在这一项目暂时告一段落,大约有30张左右的成片,有人觉得是在水泥里面,是在水里面,甚至是在巨大的冰块里面。她说她在很多地方拍摄过,大海、河流、木船、充气船、浴缸都做过拍摄地。

甘瑞从小在水边长大,喜欢在河海里游泳。以前学自由潜,需要憋住一口气,靠呼吸方法一口气憋十几米,会感觉到那个状态下的压抑感和自由感,因为在水里的时候,只能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呼吸不对就很难受,甚至溺水。只有呼吸方法对了,便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里畅游,像小鱼一样。由于水的漂浮性和失重,会觉得像小鸟一样。水里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跟外界隔绝了,更多是自我内在的交流。

如说,这组作品其实一样体现的,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面,偶尔觉得压抑,偶尔觉得自由舒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又简单。 封面新闻记者杨炯 受访者供图

艺术院校当老师

慢慢在圈内被“标签化”

研究生毕业后,甘瑞给了自己一个间隔年。再后来甘瑞进入某艺术院校当老师,教授摄影课。

甘瑞的作品极具个性,慢慢在圈内被冠以“新锐摄影师”“青年艺术家”的标签,对于这样的标签,甘瑞觉得是好事也是坏事,“商品货物在分类,人群也在分类,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好处是找到相同兴趣类别志同道合的同类,弊端是界限化加重了,让我们更难跳出这个同类圈去做新的突破。在朋友的眼里,甘瑞是一个贪玩洒脱的浪迹青年,现在甘瑞另一个身份却是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她更认可现在的职业身份,她一直认为会玩的人其他方面也不会差,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一点都不能松懈。

三年前,朋友送了甘瑞一只自带腮红的小鹦鹉,三年了这只小鸟一直陪着她,总是有事没事的“吵吵架”。她还很喜欢熊,想养一只,因为自己喜欢雪山,能给自己一种温暖的感觉……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穿着随性,打扮还有些前卫。

刚认识的人很难猜到甘瑞是做什么的,觉得她外表、长相、性格都不可能是一个大学老师,但她恰恰是。

甘瑞说,她教学生不仅仅是教摄影技巧。玩了相机这么多年,自己对于相机参数基本不去关注,摄影靠的是感觉,全凭画面说话。而她教学生更多的东西是思维方式,她希望学生能从拍摄过程中领悟到摄影之外的感悟。

1

思考 想用作品反映生活

初出象牙塔,对成长一直很顺利的甘瑞造成了某种观念上的困惑,而刚步入社会的不适应让她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困惑。

读研的时候在大学教过书,后来进入公司去不同国家工作,后期也自己创过业。经历了一些与学校生活截然不同的方式,碰了很多壁,这让原本在象牙塔里的她有点无法适应。随着时间的慢慢调整,她逐渐适应了当下的环境,遇到各种情况能自如处理,甚至游刃有余。

甘瑞觉得社会这个环境更像“水”一样,呼吸不适应、方法不恰当很容易溺水。适应了呼吸方法以后,可以在水里自由游荡。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No.09915107X》这组作品是甘瑞对自己生活现实的反思,甚至带有一些批判的味道。她说,自己是在收集这个社会带给她的困惑和疑问,还有各式各样的模样背后的模样,把社会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各种社会风气封存起来,“油嘴滑舌的人,内敛含蓄的人,空心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形成一个自己的标本博物馆。”

中间也遇到过一些瓶颈,因此也比较失落,所以她停了很久不拍照。

除了实验性的观念摄影,纪实摄影也是甘瑞摄影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3年,甘瑞到尼泊尔采风,她发现尼泊尔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地方,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人民满足感却是全球最高的,她便想去看看。把自己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看村庄,去看古老的寺庙,去看雄伟的喜马拉雅雪山,甘瑞用镜头肆意记录下了尼泊尔宁静的风土和人文。而后三年时间,一直在尼泊尔拍摄自己的摄影项目,给她印象最深的不是作品最后的效果,而是那段时间在尼泊尔遇到的人,结交到的朋友,以及那个国家带给她很多难忘的经历。

2

感悟 坚持会有意外收获

时间就像一条河,我们都在里面往前漂流

人慢慢长大,总会历劫生老病死

成长到一定的岁数

无论是平顺还是坎坷

至少总会有一个那样的时刻

你觉得人生一片黑暗,所有的路都被堵死

在每一个夜已深天未明的黎明

连霓虹都不再闪烁

路上的每一个车灯都照得又亮又远

千变万化的庞大世界里

你整个人,却被狠狠丢进寂寞的最深处

局促,困顿,惶恐却异常平静

……

在甘瑞的摄影作品页面,有这样一段话,是甘瑞对自己作品的注释,也是她的人生感悟。

这个酷爱摄影的女孩坦言自己不惧死亡,但她惧怕“临死之前自己没有能精彩地活过。”所以,她继续追寻着自由,力求让自己精彩地活着。

甘瑞说,生命只有一次,除了珍爱生命以外,那就要干点事,不然生命太无聊了,有点对不起它。

“我爸给我说,一个女生要多出去看看,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不能见识太短。”

她研究生导师黄明远跟她说:“要去观察世界,发散思维。”

于是,甘瑞觉得旅行和摄影是一种方式,观察思考是一种方法,她身边很多朋友做自己喜爱的事,做乐队,做动画,做雕塑,滑雪,冲浪,坚持画画,坚持拍照,坚持创作。

身为大学老师的甘瑞常对她的学生说:“多去接触新鲜的东西,找到你喜欢的并去坚持它,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封面新闻记者杨炯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我市第三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71天 同比增加8天

2018年第三季度,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71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77.2%,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