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公园城市 设计大咖竞相“献智”

成都晚报 2018-11-12 03:43 大字

作为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的亮点活动之一,11月9日下午,公园城市美学峰会在蓉举行。峰会以“设计中国 走向公园城市的生活美学”为主题,各界人士从中外设计美学、城市景观、建筑规划以及创意设计与人文艺术融合等方面入手,探索“公园城市”实现的设计美学路径,发掘设计与城市品牌建设的关联,探索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规划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

要探寻新时代下的新文脉

在《构建公园城市与生活美学》主题发言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提到建设公园城市,首先要以人为本,“人是城中的核心,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其次,公园城市离不开生态优化、环境优美这样一个基本素质。第三,要以文化城,必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这样才能形成形象鲜明的特色城市,坚持创新,坚持创意,坚持创造,探寻新时代新情景下的新文脉。”对于成都,金元浦赞叹,成都是一个未来之城,它有着设计创意的沃土,它是公园城市的样本,是生活美学的经典,“我希望它创造更好的未来”。

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

让主题思维作为概念源头

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强调了“主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代的城市美学学科综合性强,在人类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相依相谐的关系中要不断平衡城市的软实力与硬件建设,调整并完善城市空间形态与人文生态关系。“将主题进行强化、放大,可以让空间有多维体验性,实现价值增值。用主题公园这样一个方式,改造原有产业、改造城市,是否有可能?我认为它完全可以重建我们的思维坐标。”他提到,现在的设计正在从工业化时代的几何美学、材料美学,在走向个性化时代的生态美学和人文美学,“城市设计在过去来说是以功能为主体的,审美是退居其次。是不是历来都如此?我们要对城市美学、公园美学、建筑美学发出这样的试问。而成都以实践正在作出回答,成都正在迈向一个以人文、情感、心理、美学为基调的一个城市。”他表示,城市的创新过程中,设计实际成为了一个功能再生系统和功能组织系统。由主题公园到主题产品,由主题产品到主题城镇,由主题产品辐射进而形成主题产业集聚,可能成为中国式设计创新的战略走向之一,“让主题思维作为概念源头。”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

突出生态理念和乡愁文化

“成都正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文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创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转型发展中的一个内生驱动力。”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认为,“中国人的天性就有着与自然的亲近感,比如说骨子里就喜欢松、竹、梅、兰、菊,这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属性。公园城市正是基于成都的文化基因,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他认为,公园城市建设从注重外在建筑景观功能布局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是审美品位的提升,是人居环境、社会氛围的改善。

范玉刚表示,公园城市建设要突出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化、智能化、创意化、园林化、审美化。“它不是公园+城市,而是整体性城市升级,是创新理念的践行,需要全社会跨界协同、合力而为。”他提出,公园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和布局的升级,在理念上要凸显生态文明。“在理念上要创新,这种创新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其次,公园城市不单单是自然景观,更是城市场景的建构和生活美学的价值再现。因此,场景建构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公园城市建设中保留乡愁,“公园城市的空间结构,要彰显包容性和多元化色彩,要关怀普通民众的文化感受和生态需求,回应地方文化特色,比如文化营造中加入实体书店、茶馆、咖啡馆、画廊、文化馆等。这样有助于城市文化形象展示,也有利于城市转型发展创意群体的集聚。”

此外,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对公园城市建设具有产业支撑作用。所以公园城市不单是消费空间,更需要文化创意,只要有人气才能够积极、有活力、有持续性。

设计

博世有限公司副总裁、全球设计总监罗伯特·沙逊:

要为顾客创造体验 设计品质永远是主调

作为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的三大主体活动之一,iF成都国际设计论坛于11月10日举行。今年,iF成都国际设计论坛以“明日设计”和“下一世代的设计教育”为议题。博世有限公司副总裁、全球设计总监罗伯特·沙逊说,设计领域当前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技术在变、环境在变,同时顾客的需求也在变化。未来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数字化,但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设计产品的品质永远都是主调。“世界上有很多非常相似的产品和相似的体验,在这个变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顾客创造体验。比如当他开始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的设计,直到他决定买这个产品,或者买到产品后服务和维修的这个过程里,我们都要设计用户体验。”他认为,设计者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设计团队理念,也要特别关注顾客体验,这会是未来创新的基础。

普罗集团创始人Martin Kessler:

设计师要充满好奇和渴望 保持思维变化

普罗集团创始人Martin Kessler认为,未来的设计师们不仅提升设计技艺,而且要永远保持思维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好的设计师就像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和渴望。专业的设计之外,还必须是学生、听众、观察者,或者是一个网络营销高手,这样才能产生属于未来的、影响未来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师才能给顾客带来最好的设计。”他还指出,设计师把自己变成顾客,而且是要求最高的顾客。必须要理解要求高的顾客到底有什么需求,设计的东西会如何影响他们,因为设计不仅是漂亮的设计,而且是有效的设计。”

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理事肖勇:

设计要跟社会联系 合作才能有更多可能性

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理事肖勇提到,当下设计领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设计教育需要不断接受这种挑战。“设计的变化之一是多元化,每个国家、城市甚至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特点,有的倾向于学术化,有的倾向于实验,也有更注重实用、注重技能。”同时,设计价值也在发生更大的变化。设计教育、当下设计的发展,是根据每个国家的地区文化和社会状态来决定的,“所以,设计不仅仅是院校的事情,更多是要跟社会产生联系,要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共同推广。”肖勇认为,在设计教育中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国际赛事、国际活动,同时还要加强国际传播,不同专业也可以合作,“这是我们设计教育课程的方向,是知识和专业的融合。只有合作才能创作更多可能,未来还需要协同共享创新。”

作品

香港设计师:

看好成都市场 希望更多本土设计师来香港

今年,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首次设立“主题活动日”,昨日迎来香港活动日。由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设计委员会主办的“香港双品牌馆”分别于11月9日、10日在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和梵木创艺区正式开幕。展出五十件“香港制造”x“香港设计”的木制品、塑胶用品、纸制品、金属用品、家私及家具等相关设计作品,呈现香港设计的多元特色,促进香港制造及设计行业与成都制造、零售及设计业界进行交流。

菠萝油、鸳鸯奶茶等香港特色美食,用传统纸雕的方式做出来,就出自香港设计师之手。香港设计师陈柏熹说,传统折纸设计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代折纸设计也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这次展出的作品将折纸解耦融合包装设计,“既省了工序,也可为环保出一份力。”“对于香港的认识,大多数人的印象便是金融、服务业,通过本次展览,也希望更多人看到香港在设计、高端制造方面也做得很好。”香港设计委员会主席严志明表示,香港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优秀的设计,可以和成都互相交流合作。据悉,接下来,“香港双品牌馆”还将在成都举行每月一场共五场商务交流会及研讨会。

“我们是成都的老朋友了,已经在成都进行了很多项目。”来自香港峻佳设计的创办人陈峻佳说,香港具有很强的商业敏感度,当成都快速发展时,香港人便纷至沓来。像陈峻佳这样,在成都进行设计工作的香港人已经有超过300名。“未来也希望有更多成都设计师去到香港。”严志明说,成都的设计师也很有想法,特别是在本届成都创意设计周上发现了很多优秀作品,“我很看好成都市场。”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滕杨 摄影 王欢

新闻推荐

直面问题系统谋划 加快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

上接01版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拓展青羊总部经济发展空间,总面积35.5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二期项目正加快推进,绿地跨贸港一期6...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