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贡计划:一座侗乡小镇的“艺术改造”

四川日报 2018-11-09 06:26 大字

□本报记者余如波

茅贡在哪里?如果几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不过随着2015年策展人左靖、建筑师陈国栋合作开展实施“茅贡计划”以来,这座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小镇,已经因其兴建的一座座文化建筑、举办的一场场文化活动,而逐渐广受关注。这一项目甚至受邀亮相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近日,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通过文献、模型、影像等方式,呈现了“茅贡计划”的来龙去脉。艺术家陈秋林在茅贡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也以“一天”为主题同期亮相,共同展示一座侗乡小镇的“艺术改造”。

建筑营造有机融入当地环境

左靖最初被吸引到茅贡,是由于其特殊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自然生态、乡土文化资源。“这里除了乡镇建制所必须拥有的空间布局外,尚有一些商业空间和其他消费空间,还遗留下一定数量的废旧空间。”此外,位于茅贡镇的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当时已成功运营了10年,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建设经验,这让“茅贡计划”成为可能。

“茅贡计划”的前期工作,包括邀请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逐步改造乡镇,建设一系列文化艺术空间和服务设施,将本地自然、文化资源和外来设计力量、商业模式勾连起来。“我们认为,乡镇建设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村寨集体经济,保护好村寨的自然生态和社区文脉,以及乡土文化的承袭与言传。”左靖说。

千高原艺术空间展览现场,摆放着“茅贡接待中心(书屋)”的建筑模型,它主要用于接待周边居民和到访人群,同时是茅贡的开放书屋。如何让一座全新建筑有机融入当地环境?陈国栋的设计首先采用了侗族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同时全部使用本土杉木作为建筑材料。前厅与建筑正面的阶梯融为一体,犹如城市中的广场,又像当地村落的侗族大歌戏台。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中,狭小的天井不仅能引入空气和阳光,还让人们对周围的乡土环境一览无余。

茅贡乡创学院(会场)周边环境拥挤狭长,因而采用三段阶梯状的木构屋顶造型,把阳光引入空间之中解决采光问题。建筑内部空间立面使用当地杉木,简洁素雅又接地气,与周围的传统木构建筑相互呼应。

本土文化认同早已融入骨血

开展“空间生产”的同时,“茅贡计划”第二步“文化生产”也逐步展开。“邀请本地学者、村民与外来艺术家、设计师和人文学者分工协作,以调研、出版和展览等形式,深入探究和梳理当地文化。”左靖说。

同期在千高原艺术空间举办的陈秋林个展“一天”,便呈现了2016年艺术家在茅贡完成的一系列摄影、录像、装置等作品。时长15分钟的单屏录像《一天》,画面从云雾缭绕的侗寨密林开始铺陈,逐渐引入村寨中男性祭祀、建房等生活场景;而在这件作品对面,三屏录像《吟唱》则展现了女性村民歌唱的场景,两相对照呈现出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其中一些汉译唱词,陈秋林用头发绣在一张床的床单和被套上,以此展现她对当地女性生存状况的观察和思考。

除了陈秋林,如今还有不少文化人、艺术家活跃在茅贡,也有大量文化活动和艺术展在当地举行。茅贡粮库艺术中心2016年落成时,就举办了“1980年代的侗族乡土建筑”“百里侗寨风物志”等展览。去年,左靖等人还策划了一场独特的“米展”,通过“米时”“米祭”“米字”“米书”等十余个板块,艺术地展现米的方方面面。

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罗嘉敏,曾在茅贡“米展”上担任过志愿者。“当地居民围着试管,讨论这些逐渐被杂交稻取代的原生稻种,尝试念出已经不熟的侗族农谚。帮我们收拾物料的大叔说,他们年轻时下田都穿草鞋,要不要也拿来展览……这一切让我觉得茅贡很不一样,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早已融入骨血,并生生不息地存在。”

新闻推荐

总结试点地区经验 确保案件质效统一

本报讯(记者赵文)6日,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机关部分地区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座谈会,旨在总结四川省部分地区参照认罪认...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