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灯杆山” 新闻的“灯杆山”

成都商报 2018-11-08 03:07 大字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 邵洲波

永不磨灭的记忆,也是一份永不磨灭的“坚守”。家是老兵的“灯杆山”,价值与责任是新闻的“灯杆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又一年记者节来临,这也是我度过的第十五个记者节。十五年,经历和见证了纸媒的黄金期,也迎来移动互联网对媒体划时代的改变。“纸”作为新闻传播介质,越来越受限于传播时间、范围和速度,被新的移动端介质所超越和冲击,“满街都是APP,人人皆谈新媒体”。

不过,介质有新旧,新闻没有“新旧”。从纸到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传播介质在变,但新闻一直在那里,新闻的标准也一直在那里,它所承载的温度、人性与价值,仍是普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主体,也是没有“新旧”的。

技术可以改变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却改变不了新闻的本质,也改变不了媒体的属性——媒体,应是一个严肃的词汇,也有着严肃的价值取向与专业标准。所以,那些打着新技术的旗号,唯流量、唯眼球、唯金钱,大肆抄袭海量传播无效与虚假信息,彻底抛却新闻标准、伦理与价值的所谓“自媒体”或“新媒体”,并非真正的媒体,更遑论它们在传播什么新闻。

而在它们的冲击下,一个真正的媒体对新闻的坚守也就更为难得。也许有一天新闻纸会消亡,但新闻不会消亡。而在这更迭的时代夹缝,一个真正媒体的“新闻纸”及其“新闻端”,或许是坚持新闻的这种专业、严肃与价值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门。有句流行的话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这,让我想起那位耄耋之年仍不忘故土的97岁台湾老兵胡定远。他的一生“走”了很远,但他一直记得故乡的灯杆山,白米洞,记得四川泸州那个他一生出发的地方。

1940年,一次寻常的赶场,年轻的胡定远被抓了壮丁,从军抗战,辗转赴台,结婚成家,独在异乡从弱冠小伙到耄耋老人,离家七十七载,亲人无音讯,但他一直记得故乡的灯杆山、白米洞、太慈寺、石坝上……记得我要“回家”。而正是他的这份“记得”,让我们的记者一步步帮他找到了他的故土、亲人和“家”。

他的故事,也是我从业以来编辑得最投入的新闻之一,老人对家国跨越半世纪的念念不忘,是人性之中最宝贵的东西之一,也是超越了时间的人性之真。是的,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用一生去记得、去寻找的,不就是我们人之为人最珍视的东西吗?在这一刻,他的故事是那么的“大”。这,就是他的“新闻”的价值,也是一个媒体要让他闪耀出的新闻光辉。

今年8月24日,在回川探亲一年后,胡老因病在台湾去世,享年98岁。他的亲人说,老人走时,平静安详,了无遗憾。可谓圆满。

回头再看看,人生百年,历史一瞬。离家之远,经历之曲,无论时间如何流走,无论时代怎么变幻,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这一切,都没有磨灭他记得自己从哪里出发。永不磨灭的记忆,也是一份永不磨灭的“坚守”。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家是老兵的“灯杆山”。此心守住,便也无憾,价值与责任是新闻的“灯杆山”。

新闻推荐

音集协发公告 KTV下架6609首歌 下架歌曲大多传唱度不高,对KTV曲库基数影响有限

张惠妹的《听海》、《姐妹》、《BadBoy》、《我可以抱你吗》,陈奕迅的《爱是怀疑》、《ShallWeTalk》、《我们都寂寞》…...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