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办证、不登记,短租民宿问题多;性质不明、缺乏规范,监管有难度,灰色地带“网红”民宿亟待规范管理
与传统住宿业相比,短租民宿具有家居感浓厚、特色鲜明、性价比高等优势,备受旅客青睐。在共享经济潮流下,它更是借助互联网迅速蹿红,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然而,记者体验、调查发现,短租民宿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且多为无证经营。短租民宿业看似多方互利共赢,实则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亟待规范管理。
不登记、不办证成常态,低门槛民宿问题多多
外出住宿,无论是选择星级酒店,还是传统小旅馆,入住时需进行严格的身份登记早已成为共识。 然而,记者体验、 调查了解到,通过短租app预定的民宿,入住时鲜有被要求登记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房客自助入住,房东甚至不露面。
记者曾通过“小猪短租”app在成都、青岛等地订住宿。这些房间均安装了智能门锁,入住前,房东通过短租平台或微信向房客发送门锁密码,退房后,该密码自动失效。住宿费及押金都通过网络进行支付和退还,整个过程,双方仅需通过网络交流。尽管房客在预定时需要在短租平台上填写入住人身份信息,但入住过程中并无人来核验实际入住人是否与预定登记信息一致。记者采访多名短租平台用户,他们也有相同的经历。
不核验、登记入住人身份信息,无形中给短租房隐匿的居民区带来了治安隐患。“每天看着拉着行李箱的陌生人进进出出,怎么会不担心安全问题?为一己私利把旅馆开到小区里,是对大家的不负责!”提到小区内的短租房,青岛市市北区某小区一位业主怒形于色。
不仅如此,短租民宿准入门槛较低,无证经营的问题更为突出。记者以想经营民宿为由,向多位经营者“取经”。他们均表示,只要手中有闲置房源,在短租平台上注册成为房东并不难,营业执照、特种行业许可证等都不是通过审核的必要条件。一位曾获某知名短租平台“年度最佳民宿奖”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民宿无证经营已是常态。“有些地区门槛高,即便想办证,也不给办。只要不被小区居民举报,没什么大问题。一般不会被查的。”
入住无证经营的民宿,加之交易没有合同的约束,当房客发现实际入住房屋与网上宣传严重不符、被房东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价、个人财物在房间内遗失等情况时,往往陷入维权难的困境。
地位尴尬、监管难度大,短租民宿亟待规范管理
日益火爆却问题频出的“短租房”、“民宿”究竟是什么性质?合不合法?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卫生、住建、公安等多个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短租民宿的性质尚无明确界定,目前国家及省级层面均无专门的规范性文件,监管执法因而困难重重。
莱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召开的一次全省会议上,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对“是否将民宿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有争议。倘若民宿被纳入监督范围,卫生部门就可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来进行监管。“如果这些短租民宿不办证,并且隐匿在居民区中经营,没有群众举报,我们很难去发现和监管。”
事实上,我国有关民宿的行业标准并非空白。去年8月 21日,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根据这一标准,“旅游民宿”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显然,目前多数开到居民区里的短租民宿,与标准中提到的旅游民宿不符,也难以用这一标准来规范。
监管难,并不意味着任由其野蛮生长。今年9月,济南市天桥区警方就通过群众的举报线索,依法取缔了一处未经许可违法经营的“民宿”。违法人员赵某承租了一处居民房,进行简单装修后,给房间配备了一次性洗漱用品,加装了密码门锁,并在某网站上发布出租信息。赵某因未经许可擅自经营需公安机关许可行业,被天桥警方依法处以罚款500 元的行政处罚,其经营的“民宿”被依法取缔。警方提醒,经营旅馆,必须符合相应资质,并经公安机关许可。对居民住宅、房屋擅自改造,以日租房、民宿等形式掩盖旅馆经营性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罚。
“短租民宿既算不上出租房,也达不到旅馆、酒店的标准,目前既没有保护政策,也没有明确说它不合法,处境很尴尬。作为经营者,我们其实心里很没底。”某短租平台房东吴先生说。作为较早的从业者,吴先生与短租民宿的众多粉丝一样,期待国家早日出台相关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加强监管,保护从业群体及消费群体的共同利益,使这个行业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郭延冉
新闻推荐
作为成都市第五十六届菊花展系列活动之一,11月3日,由成都市人民公园举办的亲子菊花插花主题活动在该公园内举行。活动现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