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变居民 社区治理路在何方
□本报记者 吴平
近日,成都市锦江区锦馨家园C区业主的微信交流群里,一位网名为“漫步人生路”的业主“控诉”物业:“难道这样算是清理干净了吗?”气愤不过的他从顶楼走到一楼,看到楼道杂物堆积如旧,火灾隐患如旧,只能拍图发到群里投诉。
这位业主的火气不难理解:仅2017年一年时间里,该小区就发生了17起家庭火灾。除此之外,电梯维修、垃圾处理、乱搭乱建、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层出不穷……
锦馨社区是一个农转居已有11年的老拆迁安置小区,但社区融合不仅没有越来越好,反而有走下坡路的趋势。10月24日,在该社区举办的首期沙龙上,省社科院教授张鸣鸣谈到,在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将决定社区是否可持续发展。
对于锦馨社区来说,路在何方?
问题:流动人口占比高执行能力差
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罗东介绍,锦馨社区常住人口有6800余人,流动人口却有1万余人。社区空地和楼梯间丢弃的成堆家具多为租客留下的,去年的17起火灾中,较严重的两起也是发生在出租户当中。此外,该社区老龄化现象严重,2017年有20多位老人去世,有时办丧事的场地都不好协调……当地居委会和物业对种种问题都深感棘手。
张鸣鸣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权利不对等,农民缺少话语权和谈判权,社区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供给能力不足。此外,一些社区管理遵循实用原则,注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目标,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向村民赋能、赋权,没能建立健康持续的共建共享发展模式。
尝试:成立自治组织建立“五有”社区
在承担锦馨家园的社区营造过程中,罗东发现,该社区有着促成转变的积极因素:文娱队伍活跃;社区居民有改变的美好愿望及内在动力;周边的企业商家逐渐增多,为未来社区基金筹建提供了可能。
如今,社区业主抱团组建了大的微信群,参加人数从89人变成207人,大家开始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业主“喝雪碧心飞扬”认为,灭火器、消防水带缺失,需要购买新的;烟雾强排系统要维修……
10月24日,社区共治沙龙召开第一期,居委会主任、居民代表、专家学者、民政局公务员等围绕社区治理,从不同立场谈了对该问题的理解。
罗东介绍,一个理想的社区应该有活力,如文艺展演、跳蚤市场;有想法、有协商,对于环境问题等公共议题能够通过议事平台等及时协商讨论处理;最后还要有行动、有组织,保证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落地、执行。
锦馨社区的治理刚起步,但正如张鸣鸣强调的,它应该设立全盘的、长远的社区目标和规划,而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激发内生动力,助推村民到居民的根本性转变与融合。
新闻推荐
“没有金庸的江湖,还是江湖”只是,他走后,这江湖悲伤有许多种 有人云淡风轻 有人长歌当哭…… ■好友蔡澜仍“吟诗作赋,喝酒饮茶” ■亦徒亦友的温瑞安内心悲痛连书
蔡澜与金庸香港的“四大才子”,分别是“写武侠的金庸”“写科幻的倪匡”“写歌词的黄霑”和“写美食的蔡澜”。如今,只...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