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成立
本报讯 (记者 李霞) 10月29日,成都市生活垃圾“四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首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将围绕解决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等问题,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一系列志愿者活动。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日益加快,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人们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家园。据统计,成都市上一年度生活垃圾处理总量达591.21万吨,平均每天要焚烧、填埋处理共1.65万吨,人均产量达到1.04公斤,1年时间就能填满1个兴隆湖。
为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市民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据介绍,志愿者队伍拟在11月围绕解决生活垃圾“前分后混”开展宣传,12月,将围绕餐厨垃圾回收处置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周线上线下一系列活动,增加全市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使市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市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启动仪式上,成立了成都市第一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并举行了授旗仪式,以此鼓舞日常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团体及个人,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热潮。
2017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学校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质的提升。
结合实际,目前,成都市居民加强生活垃圾实行“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成都市正在按照“保障无害化,加强资源化,促进减量化”的工作思路,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建立“全过程”“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重点构建分类投放、分类运输体系,切实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前分后混”问题。
到2018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5%;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减量率(人均)达5%。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优先建设可回收处理体系,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优先建设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体系。
新闻推荐
10月30日下午,“以自然与文化为径·在古蜀金沙相遇澳大利亚”合作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