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击水 成都造机头诞生记 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成飞民机,揭秘“鲲龙”AG600机头制造背后的故事

成都商报 2018-11-01 01:38 大字

制图 李开红

“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2018年10月20日,随着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标志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鲲龙-600(AG600),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

两栖飞机之王

水陆两栖飞机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国内外航空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AG600飞机总装成功下线,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总装下线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会“游”的飞机

它能像水上飞机那样停泊、栖息于起伏不定的水面,在水面上高速滑行,一跃升空,也能平稳降落在水面

“鲲龙”AG600作为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国之重器。

大名鼎鼎的“机头专业户”——航空工业成飞民机,承担着“鲲龙”AG600机头部位的重要生产任务,成为AG600“上天入地”的重要保障。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成飞民机AG600机头生产单位,深入了解到AG600机头部分重难点技术突破以及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努力。

11个月完成机头交付

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成飞民机相关负责人讲述了AG600的研发历程:

成飞民机于2012年底接受了AG600机头部段研制任务,并于2014年4月开始接收设计图纸启动零件制造,2014年11月实现组件铆接,2015年3月13日首架机头顺利取得适航标签,并于同月20日交付至珠海。

从第一份图纸发放,到最终产品交付,成飞民机仅仅用了11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这在行业内同类产品制造过程中都算速度最快的。

无数航空工作者默默奉献

这历史性的成就离不开成飞民机一线科研人员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以及无数航空工作者默默的奉献。

比如,质控员李万龙,由于AG600研制周期紧、任务重,加之人手严重不足,为了配合项目研制,将早已定好的婚礼推迟了半年;再比如,装配工段工长刘朝,为了配合飞机总装工作,001架机头交付后一直在珠海出差,当时他爱人已怀孕数月,他却一直没有时间回家,直到女儿出生才赶回成都。

在生产现场还有无数个“李万龙”与“刘朝”,他们在成飞民机的生产空间里通宵达旦加班,为的就是“鲲龙”AG600“一飞冲天”。

会“飞”的大船

它能将隐藏在机身内的起落机放下,像陆上飞机那样在坚硬的跑道上腾空而起或挟带巨大的动能从天而降

目前世界上的水陆两栖飞机主要有俄罗斯的别200、日本的US-2、加拿大的CL415。在上述几种机型中,AG600拥有最大的飞机尺寸,最好的运载能力,仅次于别200的飞行时速,与US-2相当的航程,更先进的机载设备,其总体性能已经居世界前列。

AG600拥有出众的飞行性能,如飞行时速500千米、起飞最大重量53.5吨、航程12小时等飞行指标,都优于US-2。AG600起步虽晚,但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它将在后续的首飞、试飞及正式飞行中,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历练,成长为新一代的两栖飞机之王。

记者从成飞民机处获悉,AG600的“机头部分”在研制过程也不断面临着考验和困难。

一半飞机 一半船体

成飞民机攻克重重难题

最大机头部段 长近10米

从技术方面讲,与其他机型机头相比,AG600机头尺寸大,长将近10米,是成飞民机所承制的最大的机头部段;另外,AG600机头结构上半部按照飞机结构设计,下半部按照船体结构设计,而“V”形船体装配区域协调关系多、对合及保形技术难度大;同时,AG600作为一款水陆两栖飞机,其水密和防腐性能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从生产内容上来讲,AG600项目管理难度大,成飞/成飞民机在AG600项目承担的试制任务除了机头部段外,还涵盖了全机电缆、导管及试验所需的铁鸟试验件、试飞测试导管等内容。在如此巨大的任务量之下,还要面临研制周期紧张、“一型三地”跨地域管理的挑战。AG600是第一款严格按照适航标准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在某些适航条款的验证上,AG600都是先行者。

水上起降仍被技术封锁

当前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很少,关键的水上起降都处于技术封锁状态。

“鲲龙”AG600飞机的研制工作启动6年多来,共召开300余次适航审查会议,确认了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数万个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完成42个结构大部件的适航预检查和局方制造符合性检查,下发2000余份总装指令,每一步都是水陆两用大型飞机的突破与创新。

成飞民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AG600项目研制中采用了基于产品数据成熟度管理的工艺设计高度并行工作模式。在项目策划之初,成飞民机便对研制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了识别,在产品设计不同阶段,相应地启动了工艺技术准备、材料风险采购等工作。

针对各项技术难题,成飞民机工艺部门邀请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识别,并做了大量工艺试验及装配三维仿真进行技术攻关,不断优化设计参数、改进制造工艺。

同时,针对“一型三地”跨地域管理,项目团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确保了三地项目顺利推进。

成飞民机表示,首飞成功后,设计人员将对首飞暴露的问题进行完善,之后还有很多更复杂、更高强度的试验及试飞科目等待着AG600完成,待最终定型后将投入市场运营。

成都商报记者 费成鸿

新闻推荐

全城聚焦:“智能牙科”成蓉城种植牙热点 即刻用“当天种牙当天用”获缺牙市民好口碑 本报健康热线028-69982575提醒:已领取“德国数字化种植节”种牙减免的

近日,在成都市举办的智能牙科“首届德国数字化种植牙节”备受市民的关注,10月28日活动启动当天吸引500名缺牙市民的报名参...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