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方案将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 全市湿地面积将不低于43万亩
记者10月30日从市政府官网了解到,为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市将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43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3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23%以上。
《方案》明确,要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以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都市湿地资源数据为基础,收集完善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相关数据,建立成都市湿地资源数据库。同时,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市湿地划分为国家(含国际重要湿地)、省级、市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定期更新。
按照国家湿地生态状况评定标准,成都市将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科学开展全市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到2020年,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50%,重要江河湖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鸟种类不低于114种,全市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
《方案》强调,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省级、市级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
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是《方案》的重点之一。《方案》要求,要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各区(市)县政府要对近年来湿地被侵占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排水退化湿地恢复等措施,恢复原有湿地。
在湿地的监测评价体系上,成都市将完善湿地监测网络,统筹规划市级重要湿地监测站点设置,建立市级重要湿地监测评价网络,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最新技术和成果,加强对湿地面积变化、湿地生态质量变化、水生生物的监测,强化对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湖库水环境质量监测,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为了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入住城市民宿。对游客来说,民宿带来不同于酒店的新鲜体验,但一些开进小区居...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