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出炉 成都最适宜建设“综合型”文化名城

成都商报 2018-10-31 03:08 大字

报告发布会现场摄影记者 刘海韵制图 李开红数据来源:《为什么是成都——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

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创建“三城三都”城市标识。那么,成都的优势和潜力分别在哪些方面?

昨日,“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母公司)发布了《为什么是成都——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披露了国内首份世界文化名城大数据研究报告:基于对22个知名世界文化名城的30余项统计数据以及字节跳动公司旗下多款产品的阅读数据,从6个城市功能维度入手,以指数的方式,对这22个世界文化名城逐一画像,并将成都的相关指数与其对比,探寻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方位和定位、优势和潜力、短板和不足,从而提出成都更快更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对策和建议。

据介绍,目前有关世界文化名城的大数据分析、尤其是“世界文化名城指数”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此次发布的《报告》将填补这一空白。

六大维度分析 成都发展均衡

《报告》从“经济基础”“文化资源”“历史渊源”“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和“交通通讯”6大维度,提出将世界文化名城分为历史型、艺术型、交流型、现代型、综合型5大类型的“世界文化名城指数”体系。

依据该指数体系,对比分析成都与伦敦、纽约等“综合型”世界文化名城相关数据,发现成都在经济基础、交通通讯等硬实力基础良好,在文化资源、对外交流等软实力层面积淀深厚,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对外交流等多项发展均衡。

“去年,成都地区GDP达13884.9亿元,位居全国第9。成都创新创业活力充沛,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超过9000亿,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增就业超过了30万人。”据字节跳动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鑫介绍,目前成都国际型交通枢纽初见规模,现有100多条国际航线,因其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也获得了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等荣誉。此外,5000年文化史和2300年建城史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成都也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千年的天府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2017年成都文创产业GDP贡献率达5.7%。通过大型国际会展,成都也逐渐承担起了国际交往的文化桥梁。美食也是成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成都列为美食之都。

“综合型”最适宜

提六方面建议

因此,《报告》认为“综合型”文化名城将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最适宜的定位和方向,并建议成都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向伦敦、纽约、巴黎、 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看齐,将科技、文创、新型服务业建设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夯实经济发展,提升对文化消费和文化组织生存的支撑作用。

《报告》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了六方面建议:建设文化名城要“不唯文化”,补齐中心环节核心短板;发挥“长板”带动作用,坚持城市巴适休憩的核心调性;坚持本地特色与全球资源并重,构建世界级的城市文化格局;依靠技术与产业驱动,坚持“文创优先”走“文化+”道路;将成都优秀文化气质发挥到极致,以文化革新培育城市发展动能;对标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定位和蓝图 ,制定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为什么是成都?

专家学者“论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刘新鑫

融入+情感

用文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新动能

“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当下可为、未来可期。”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刘新鑫认为,成都已具备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优势和潜力。如何用文化创新来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刘新鑫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入”,成都要积极融入世界主流文化,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同时也要把本地化、差异化的文化基因留存下来,打造出具有成都特色的亮点元素,并让这些元素形成文化话语权。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情感’,将情感需求和文化价值相结合起来。情感营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一个高级追求,成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张鸿雁

希望成都能成为中国文化“守望者”

“我希望成都能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在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张鸿雁这样传达了他对成都的看法。

“一个自带优雅的城市。”张鸿雁这样形容成都。张鸿雁表示,成都将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到2025年预计新增4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这给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成都是中国古都中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这些资源应该成为成都的“城市文化资本”。“世界文化名城的构建,本质上就是优秀地方文化的建构。”张鸿雁表示,这与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理念也是相契合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慢节奏也是一种速度

做好成都特色的文化内核

“我大概每年会来成都五六次,每次来都有新体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成都的文化已转变成为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体验,你会慢慢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精神,这恰恰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最大的魅力所在。

张志安认为,成都的慢节奏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也是一种速度。最重要的是,目前成都的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为成都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城市发展基础。

“一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文化特色,才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影响力。”张志安建议,在这个基础上,成都要做好文化内核,把成都的美食美景、历史文化魅力等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并搭建好成都文化和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

成都海外互联网传播比重正快速增长

“根据谷歌和推特等的数据,成都在海外互联网的传播比重,从‘在场’的层面有了快速增长。”作为四川老乡,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表示,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其中,海外互联网传播力的建设,应该成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在场”?张洪忠介绍,在传播力的建设上有3个层次,分别是在场、评价和承认,“其中,‘在场’的意思,就是在全球的信息系统里面,你有多少分量。比如最近一年,成都的英文数量在Google news上达到95900条,在Google all上达到了41800000条。”

张洪忠表示,从时间纵向来看,比重有明显增加,但进一步跟世界文化名城相比,差距还是有的。张洪忠认为,要加强海外互联网传播的建设,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成都的文化历史、现代经济发展传播到全世界。

成都商报记者 郑鑫 李彦琴

新闻推荐

UCI都市自行车世锦赛下月在蓉举行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国际自行车联盟(UCI)都市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将于11月7日至11日在成都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