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前三季度成都实现GDP10803.1亿元 同比增长8.1% 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四川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下同),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05.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5.6亿元,增长9.1%。
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
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全市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反映高质量发展进程,探索建立“成都市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8.0%以上。财政收入质优速稳,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101.0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6.3亿元,增长1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74.1%。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9.6%,增速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单位能耗持续降低,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11.1%,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下降14.2%。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3.8:41.7:54.5,其中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同比(下同)增长10.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9.3%。消费升级态势明显,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以及互联网新零售企业纷纷入驻成都,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47.0亿元,增长10.5%。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成功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成运营。前三季度,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9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29.7亿元,增长1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8件,新建成创新创业载体36家,总面积51万平方米。军民融合加速推进,航空、信息安全等7个升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71个,总投资规模超过900亿元。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较快,“新经济企业梯度培养计划暨双百工程”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增新经济企业29073家,培育新潮传媒、医联、1919独角兽企业3家,百户新经济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44.7%。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1.8%。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进”区域投资增长13.5%。天府国际机场、产业功能区等加快建设,带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6%。全市1088个重点项目投资增长15.9%。“人才新政”红利持续释放,累计吸引超过20.7万青年人才落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
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降低,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元,同比减少0.3元。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继续减少,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8.2%。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36.0%,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25.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1-8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6.3%、12.5%。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880.3亿元、32110.4亿元,分别增长6.9%、10.6%。1-8月,小微企业贷款5251.3亿元,增长13.9%。“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拓展融资渠道,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10家,达到94家。现代物流枢纽功能提升,铁路、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34.8%、6.3%,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3957.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0万吨,分别增长6.8%、5.4%。西成高铁开通带动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77.2%。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成功召开,“世界体育舞蹈节”等高级别文体盛事成功举办,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5亿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2605.2亿元,增长21.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58.0万人次,增长11.5%。会展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举办创交会、西博会、全国糖酒会等重大会展活动,会展面积、总收入分别增长19.6%、15.2%。荷兰皇家展览集团等世界知名会展公司宣布落户成都。2018成都—俄罗斯经贸合作推介会登陆莫斯科。
先进制造业带动力增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业、冶金业、机械产业分别增长11.4%、13.2%、23.3%、10.9%。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6%、21.4%。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186.4%、50.0%、15.0%。
现代农业平稳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9月末,全市落地开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472个,完成投资385.9亿元,分别新引进特色镇、川西林盘招商项目46个、52个。农商文旅体加快融合,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51.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58.7亿元,增长20.9%。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贷通”融资平台累计受理贷款51.0亿元。
全域开放加快推进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主动对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区域合作全面加强。环成都经济圈7市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840户,占挂牌企业总数26%。全面启动成德绵、成德资、成眉乐产业联动区打造工作,成德日开行动车超80列。成都国际班列组货服务已覆盖攀枝花、内江、德阳、绵阳、宜宾、泸州、广元等地。
对外贸易持续繁荣。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3517.4亿元,增长26.7%,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额1895.7亿元,增长33.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2%。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面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世界500强落户285家,加快布局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开通国际(地区)航线已达到110条,航线直达国家和地区数已达58个。依托国际铁路港建设“蓉欧+”战略示范区,蓉欧快铁国际班列开行数量1111列,增长83.6%。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0.6万户,增长14.6%。新登记企业14.5万户,增长5.6%。
绿色发展深入实施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加快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三治一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前三季度,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下降17.3%、1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3天,同比增加4天。地表水优良比例达到72.9%。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196公里,成为国内第5个实现单日客运量突破400万乘次的城市。全域三级绿道体系逐渐串接成网,截至9月底,累计建成绿道2112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300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完成增绿增景面积2.2万亩,森林绿道建设52公里。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02元、18838元,分别增长8.4%、9.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3%。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796.0万人、821.3万人,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0.6%、10.4%。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升,同时,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新挑战,经济内生结构调整仍需加大力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下阶段,全市将重点抓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坚定走“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权威解读】
“总体平稳、稳中提质”,是成都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关键词。面对成都交出的这份“答卷”,该如何解读?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从这份“成都答卷”中可以看到哪些底气与信心?记者从市统计局日前举行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内部解读会上找到了答案。
关键词一
区域合作
“今年前三季度,围绕省委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部署,成都市积极与省内外城市开展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合作项目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城化发展不断加强。据该负责人介绍,1—9月,成都市与德阳、眉山、资阳围绕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户籍管理、人才流动、政策协同八个方面同城化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
一体化发展全面铺开。成都平原经济区规划对接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已完成正线铺轨;完成德阳、巴中、遂宁等城市的“科创通”平台建设;金融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截至8月底,环成都经济圈7市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840户,占挂牌企业总数26%。
五区协同发展逐步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东经济区生物医药协助研发基地正在加快建设,成都国际班列组货服务已覆盖攀枝花、内江、德阳等地。成凉合作园区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已初步确定了园区选址。2018年全市各区(市)县计划转移工业企业100家(不含成都天府新区),截至9月已转移企业80家。截至2018年9月末,共有7个市州金融部门与成都市金融局签署了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推进远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截至9月30日,成都七中网校高中辐射八省一市远端学校共计245所。
关键词二
工业经济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3%,两大指标增速双双高于全国。工业经济稳步前行,有力支撑了成都市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初现端倪,工业发展韧性增强。前三季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在全市工业总量中占比达到81.2%,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分别增长11.4%、21.4%、13.2%,五大产业的稳中提质,增强了成都工业的稳定性和韧性。
二是重大项目多投快建,发展后劲蓄势待发。前三季度,全市45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2.8%,中电熊猫等91个项目竣工投产,紫光等121个项目开工建设,这一大批项目为工业发展积蓄了源源后劲。
三是多方激发创新活力,新动能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已累计认定军民融合企业581家、公共服务平台35家,全市71个军民融合项目和7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成都市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高新区与电子科大共建“芯火”双创基地,京东方和电子科大共建创新研究院,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达38家。
关键词三
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成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努力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截至9月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目标任务完成7529.7亿元,同比增长13.67%,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472家;专利申请量86201件,同比增长38.03%,发明专利申请量34917件,同比增长40.74%,专利授权量42158件,同比增长45.0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任务完成21.8件/万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674.2亿元,同比增长234.6%。
着力促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截至9月底,66家产业园区与高校院所顺利实现签约全覆盖,达成签约项目287个、投资额超过2600亿元,引聚1万余名高水平人才(含5名诺贝尔奖得主、60余位国内外院士),与300余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00余家。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布《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搭建新经济培育与发展平台。着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截至9月底,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2931家。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为牵引,积极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布局,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生态链和产业生态圈重要节点,成为高质量科技供给重要源泉。
本报记者 李艳玲
新闻推荐
加强社会学所间交流 促进未来合作研究 2018年全国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长会暨青年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杨彩华)10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承办,市委党校协办,金沙智库研究会支持的“20...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