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拥有独特文化渊源 建世界文化名城非常有前景 考古领域如何助推城市文化建设?中外考古专家给出专业意见

成都晚报 2018-10-23 06:25 大字

昨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揭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捷克等13个国家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在此共襄盛会。在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看来,考古学给了我们共同的语言,来分享我们对于世界过去的理解和未来的愿景,而中国在发展和分享考古学这门语言中起到杰出作用。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认为,成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有独特的文化渊源,这样的城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非常有前景”。

“宝墩、三星堆、金沙,自成系列,其它地方有一项都自豪得不得了,而成都有一个系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 王巍  

“在历史中真实的物件背后必然有很多深沉的文化内核,四川在挖掘文化内核这方面已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在思考考古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做了很多努力。此外,四川还做了很多线路方面的考察,比如对蜀道文化线路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段清波 

“无论是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非常精美的青铜器,还是此后考古发掘的大量丝绸、漆器以及药材和茶叶等,都成为成都重要的输出物产,向周边不断地辐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是丝绸之路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积淀和辐射区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丛德新

“成都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在文化传承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一座城市要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非常有前景。”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徐光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赵辉:

成都在考古方面成就很大

作为研究新石器时期考古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昨日主持了此次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以宝墩古城、金沙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遗址为代表的成都考古成就很大。成都是中国大城市中最早立法,在进行基本建设之前一定要经过考古这道程序的城市之一,这一点很不容易。

1996年,以宝墩古城为代表的四川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对成都有何期待?赵辉笑着说:“成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宝墩文化,正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特点。成都平原地区什么时候出现人类,就本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成都能更好地把古代社会复原出来,但这个事情不能急。”

赵辉表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探讨西南问题,对考古有好处,对于扩大公众对考古的理解也有好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历史学部主任

王巍:

成都的考古遗址

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

“成都的考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金沙遗址保护下来了,建设成为成都文化名片,并且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沙遗址的发掘利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陈,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成都的博物馆特别贴近公众。”

对于成都的考古发现,王巍用一个字概括——“绚”。“金沙遗址发掘的器物,金灿灿的特别绚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工艺,更体现在思想和信仰等方面,这是成都考古发现的一个特色。”他认为,考古遗址是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宝墩、三星堆、金沙,自成系列,其它地方有一项都自豪得不得了,而成都有一个系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在国外经常看到古蜀文明的展出,非常震撼。”王巍还建议把成都辉煌的考古发现,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让民众在玩乐中体验古蜀文明,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杰西卡·罗森:

中国有非常不同的文化

需用中国语境理解

作为目前研究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对中国艺术与考古,尤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有独到见解及深刻认识。在她看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中国的考古工作也因覆盖了绵长的历史时空,需要许多机构和学者来参与。现在,她也看到中外考古学者在考古项目上已经有了很多合作,取得非常多的成绩。

“对于外国人而言,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我们从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经历带回去,分享给同事和学生,并告诉他们中国确实有非常不同的文化,需要用中国的语境来理解和对待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的先人们作出的贡献,和理解早期欧亚文明的共通和差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能更好认识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杰西卡·罗森说道。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段清波:

四川考古学术理念创新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核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认为,四川是一个独特的区域,从山川、河流、经纬度、海拔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和其他区域不一样,具有独特性,这也使得这个区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段清波认为,四川在考古领域有很多创新,“比如在学术理念方面,四川很创新。这里不仅是把文物、考古当做一个具体工作,而且是把它当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研究。”在他看来,在历史中真实的物件背后必然有很多深沉的文化内核,四川在挖掘文化内核这方面已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在思考考古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做了很多努力。此外,他认为四川还做了很多线路方面的考察,比如对蜀道文化线路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

当下,成都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在考古这一领域可以如何助推城市文化建设?段清波认为,在考古工作中会发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但是它们是怎么结合并走到今天的?这是需要全行业思考的一个规律性问题。“在历史中,一定要不断总结、研究一些规律。这对于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对于全社会的发展都将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丛德新: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

丝路重要的辐射之地

在昨日的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了一个重要观点:成都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辐射之地。

丛德新介绍,无论是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非常精美的青铜器,还是此后考古发掘的大量丝绸、漆器以及药材和茶叶等,都成为成都重要的输出物产,向周边不断地辐射影响。在当今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乃至俄罗斯区域内出土的丝绸,在草原地带、西南的周边国家、朝鲜半岛的一些墓葬里出土的漆器,都和成都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是丝绸之路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积淀和辐射区域,如同一条文化长河里的漩涡一样,很早就汇聚了周边不同的先进文化。”

他建议,成都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多地向周边以及境内外地区辐射宣传。“成都不光有美食有物产,这里丰厚的历史传统和古代文化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个区域,接下来可以从这个角度加大对外宣传,凸显成都在西南地区以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位置,向世人呈现一座具有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徐光冀:

成都有独特文化渊源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有前景

对于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选择在成都召开,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认为,源于成都近年来在考古领域突出的表现。

对于成都未来在古蜀文明研究上应当如何发力,徐光冀表示,当下的考古工作提倡以考古学为主,多学科共同研究。“考古学一个层面会比较有局限性,考古工作中要将自然科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联合起来,让工作水平提高才能把很多问题搞清楚。”他举例说,成都在之后的古蜀文明研究中可以对金沙遗址、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等进行更深层次挖掘,“只有深入了解后,才能证明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四川、对于成都的重要性。同时,巴蜀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会更加清楚。”他说,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孤立存在的,一定要进一步了解、探索。

徐光冀认为,成都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在文化传承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一座城市要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非常有前景。”

成都晚报记者 叶飞鸿 罗斯 汪兰 摄影 田宇 罗斯 叶飞鸿

新闻推荐

古蜀文明不孤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未来将重点研究古蜀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