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日考古学论坛在蓉召开

成都晚报 2018-10-22 04:01 大字

10月20-2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承办的第二届中日考古学论坛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召开,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奏响了序曲。本次论坛分“生业·文明”“习俗·交流”“技术·社会”“族属·文化”四大主题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讨论,众多中日考古学者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宫本一夫,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饭岛武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李映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江章华等多位中日考古学专家,与中日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中青年学者,就“生业·文明”“习俗·交流”“技术·社会”“族属·文化”四大主题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在 “生业·文明”的主题研讨中,日本和歌山大学的王妙发教授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刘祥宇馆员的发言着眼于四川盆地的聚落展开。王妙发运用聚落考古学方法,对新津宝墩等9座史前城址进行了选址环境、人口估测等多方位的考察,从而对上述城址的聚落性质进行了分类分析;刘祥宇则介绍了大邑高山古城遗址近年的考古学工作,并初步分析“高山一期遗存”与宝墩文化的关系。

以冶金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技术·社会”研讨中,九州大学宫本一夫教授指出中国西南地区的铁器,是从欧亚大陆草原地带传播至中国西北地区的锻造铁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中国西南部的铁器的起始时间应向前推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杨颖东副研究员则分析了三星堆、金沙遗址及双元村墓地出土铜器的合金技术,阐述了成都平原铜器合金技术的发展。论坛最后一部分则集中探讨先秦时期的“族属·文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天佑副研究员通过对双元村墓地的墓葬等级、随葬品文化因素的分析等,探讨了古蜀社会最后的变动及楚、秦势力在蜀地的此消彼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周志清研究员则将金沙遗址祭祀区祭祀遗存的埋藏方式进行了还原,据此探讨古蜀人“浮沉”、“瘗埋”、“燎祭”等祭祀传统的体现与变迁。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映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和日本考古学界在世界范围内共同研究了很多课题,“第二届中日考古学论坛是本次中国考古学大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推动双方学者交流的一个平台,未来也希望将其做成一个长期性的交流平台。”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新闻推荐

考古界“福将”谢涛:与成都地下4500年的“一期一会”

谢涛在江南馆街遗址。老官山汉墓蜀锦提花织机。三星堆铜立人老官山汉墓竹简。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出土的漆木耳杯。(资料照片...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