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传呼机与大哥大
1994年,蜀都大道,坐三轮打“大哥大”的“土豪”。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卖传呼机的商贩跟买主讲价。
上世纪90年代用“大哥大”打电话的“操哥”。
继“大哥大”后,小灵通,爱立信、摩托罗拉手机等相继登场。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一有买主众多卖传呼机商贩立马围上去。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这位哥子身上挂三个传呼机,不是自己用的,而是拿来卖的。
1993 年,成都太升南路。卖传呼机的商贩跟买主讲价。
“有事给我打传呼”,上世纪80年代,这是成都人分手时最爱说的一句话。
1985年,成都第一家传呼台——电信126台登台亮相。由于价格昂贵,几年后传呼机才真正进入成都百姓的生活。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成都多达数十家传呼台,除了电信的126、186、187、2166外,还有战旗台、八一台、税务台、星光台。
那些年,刚买了传呼机的人,把传呼机别在腰杆上感觉好极了,随时都在等传呼响,一响,就满街找公用电话。最早的数字传呼机还配有“密码本”,当收到一串数字时,马上翻本本,看是什么内容。1997年,一台松下数字传呼机卖到了1600元,昂贵,大大超过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由于当时的电信传呼机业务主要在太升南路,于是太升南路就慢慢演变为通讯一条街。
1993年,手机开始出现。成都有了“9”字头的“大哥大”,一部要管两三万元,有钱人才耍得起,拿在手里很港火。
移动通讯时代的演变,也如现今的5G风口,迅速而激烈。2007年,传呼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大哥大、小灵通相继被“138、139”的数字手机替代。封面新闻记者 刘陈平
(原创图片,未经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或作者授权,不得下载另作他用,违者必究) 新闻推荐 一站式“互联网+”市民服务平台,“天府市民云”APP正式上线31个部门的120多项服务一网通办 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举办“天府市民云”APP上线仪式,随后,市委外宣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这标志着成都市一站式...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