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姐弟恋”扯到“老少配”

成都晚报 2018-10-16 07:55 大字

○陈其浩

杨朝清的《“姐弟恋”》(见《成都晚报》2018年1月2日第7版)提到,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姐弟恋经历了从反感排斥到理解包容再到认同参与的过程,继而指出:“决定婚姻是否幸福、是否长久的关键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夫妻双方精神世界的贴近、生活方式的合拍。”

该文所论,并非老调重弹,而是旧瓶新酒,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由此联想开去,人们情不自禁之“反射”,显然老少婚配要稍微“惊世骇俗”些。如果不是某些娶了如花似玉的年轻美娇娘的七老八十之老翁大都已无生育能力,不然,倒真叫人担忧,长此以往,繁殖不出优良的下一代来,人种朝着畸变孱弱滑落,那可是大可悲哀的事!

是故,单从繁衍后代而论,不论是“女大男小”,还是“男大女小”,二者岁数相差的尺度万万不能太大。除此之外,此类应当划归社会学范畴的课题,不能以“纯属个人私事”作为避重就轻的遁词,它还无可隐匿地牵涉到人伦道德这个是非问题。以所谓的冲破世俗观念来为自己的私情乃至私欲辩解张目,此举无异于掩耳盗铃。至于说,老少婚配让人艳羡与仿效,那是此类“轰动效应”引发的必然结果。好在“老少”之异举迄今尚未形成大气候,称其为“不幸中的大幸”,这绝非矫情,而是厘清是非、正本清源之冀盼。年轻一代不以“老牛吃嫩草”为喜,不以“嫁老翁傍大款”为荣,至少在二者“颜值相当”上过得去,在道义上多少也可以让“九斤老太”们稍感宽慰矣。

诚然,任何时代,为人行事皆有准则,不是人人可以罔顾冷眼而效法“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畸形幸福观。“清明上河图”自有其感召人之处,即和谐自然有烟火气,而非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之觊觎心态,伤风败俗之余还不忘美其名曰“宠幸”“垂怜”,或者“悲悯”“感念”。什么叫“得了便宜还卖乖”?此虚伪行径便是。史上那些道貌岸然者的丑恶嘴脸,后人并不少闻,假想好梦成真者却仍然不乏其人。仗着点名头或俩钱,将有辱斯文的事当作荣耀,令人陡叹 “萧萧白发对红妆”之事,也不是没有。

对此种离奇事,坊间颇多微词,但终于也没有什么比较有分量的批评或者引导。当初我曾在日记中私下评议——“于此,我想起了可流传千古的圣洁凄美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亦想起了青春般配的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别有风味的叫板对歌……遐想之余,对近年冒出的某些悖逆的‘忘年恋’(不论其是名人富贾,还是市井小民),兀自感到大杀风景。”

新闻推荐

龙湖·梵城 总价百万级 二环全业态商铺所剩不多了

龙湖·梵城意境创想图建设路商圈成都第二个百亿商圈说到东二环离不开建设路,说到建设路总有人拿它和春熙路相比。如今的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