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诗人在东郊记忆上演“诗乐和鸣”

成都商报 2018-10-15 01:36 大字

叶延滨在活动现场致辞中外诗人在东郊记忆合影留念

成都与巴黎那么遥远,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成都与巴黎又是那么近,在春熙路、在左岸,我们都能看到相互的影子。

昨日早上,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2018成都国际诗歌周“诗乐和鸣”东郊记忆采风及诗歌朗诵会开启,中外诗人共同聆听诗乐的鸣响。

叶延滨怀念在成都的旧时光 诗歌让我们年轻,谢谢成都

站在东郊记忆的中央大道上,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虽然本次自己是受邀嘉宾,以客人身份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但是作为“老成都人”,走进东郊记忆这一工厂区,他决定以主人身份向大家介绍成都。

“我读的小学就在我们住的宾馆对面,叫育才小学。上个世纪50年代,我和同学们打着红领巾来到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当时我们兴奋地说,成都终于有工厂了。我想说,成都是我的老家,欢迎世界各地的诗人到我的老家成都来!”

叶延滨说,自己想到一句广告词,“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还想补充一下,“成都是一座走了还想来的城市”。相信这几天美丽的成都小伙子和姑娘,美酒和美食,让大家有这样的感受。

谈及本次会议主题“成都与巴黎双城会”,叶延滨说,成都与巴黎在一起非常合适,在众多中国城市中,成都是与巴黎气质最吻合、最匹配、最容易联系在一起的城市。

他说,浪漫的巴黎和浪漫的成都,都有美丽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我儿子就是在成都长大的,现在在英国读书,别人夸他真帅,他说比我爸爸差远了。很抱歉没有让你们看到年轻的叶延滨而是看到一个老头子,但是诗歌让我们年轻。成都是产生诗歌地方,杜甫和李白从成都走出享誉世界,希望今天你们可以在此创作出享誉世界的佳作。诗歌让我们年轻,成为朋友和亲人,谢谢让我们成为一家人的成都。”

聆听《成都》的深情倾诉

中外诗人演绎城市与诗歌

随着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成都》响起,中外诗人一起聆听歌曲对成都的深情倾诉。

接着,荣荣的诗《水里的阳光》,令观众想到了锦江与塞纳河各自穿城而过,与城市各个角落的各种古迹一起见证着成都与巴黎两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潘洗尘的诗《去年的窗前》,似乎站在窗台眺望,满眼城市变迁,人来人往。霍俊明朗诵的《松针是另一种时间》,让我们漫步在清香弥漫的松林,过滤掉外在的喧哗,让时间的河流静静地流淌。此外,王家新的《黎明五点钟》、商震的《痛苦是独立的》等,国内知名诗人分享了自己的佳作。

成都的诗人们也没闲着,张新泉为大家带来诗朗诵——自己为成都郊区一片绿地写的小诗《献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刘红立的这首《箱子》,承载了什么?

外国诗人也纷纷上台展示异国诗意风情。“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那外国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委内瑞拉的弗雷迪·楠斯席地而坐,朗诵《大地,如果你对我说话》;法国诗人拉萨克朗诵《第一首歌》;美国诗人威廉·斯蒂芬·沃拉克带来《爱敞开双手》;英国诗人艾弗·格林朗诵《海拔》……

国外也有很多传唱的诗词,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经典之作《当你老了》,在一段舞蹈中得到演绎。诗歌语言最能与世界对接,韵律如乐曲般动听,诗歌《声律启蒙》《明日歌》《乡愁四韵》等让外国诗人连连称赞。

“快工作、慢生活”是成都人生活方式的写照,追求安逸,享受巴适并不安于现状,对美好生活有更高追求,这就是成都独特的文化气质。创新创造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优雅时尚是创时代成都的品质,乐观包容是成都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青年人在这片充满创造活力的土地上,成就着自己的创业梦想。而俄罗斯诗人库普里·扬诺夫朗诵的《创造》,诠释着诗人眼中的“创造”。

随后,观众们还通过沙画表演,一起欣赏成都和巴黎两座相距两万里的城市的不同特质。

最后,分享叶延滨的诗歌《长满绿锈的剑》——成都,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无数的璀璨文化在这里孕育、从这里发扬,绚烂多彩的天府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在成都博物馆里那一件件馆藏的器皿、刀剑中,我们能够窥见成都几千年里数不尽的辉煌;在那些布满绿锈的文物中,领略成都的悠久文化。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中国国际教育展周六开幕 首设语言评测区

本周末,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教育展(以下简称:教育展)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俄罗斯、美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