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大师”明建平“美味”致富助农增收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12 05:13 大字

制好的腊肉。

□陈学强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我的腊肉卖到成都、眉山等地,每年能获10多万元的利润,带动了全村生态土猪养殖。”10月6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云台寺村六组“腊肉大师”明建平家中,明建平正一边给客人包装腊肉一边介绍说。

今年44岁的明建平是上马镇云台寺村监委会主任,自2010年开始走上做传统腊肉的创富路后,有着良好的口碑,他在上马镇赢得了“腊肉大师”称号。

屠户变身“腊肉大师”

2010年10月,原本是云台寺村一个屠户的明建平,他在卖鲜猪肉时发现,每年一到冬季,他所卖的土猪肉特别好销,有时一天要卖上2头猪,而买猪肉者大多是用来熏制腊肉。

“腊肉市场这么火,我为啥不将我们大山深处的正宗生态土猪肉制作成腊肉推出去呢。”明建平说干就干。

当年立冬后,他就买回了熏制腊肉的设备,并陆续买回50多头生猪,按照山区传统的方法对分割后的猪肉进行腌渍、洗晾、熏制、包装出售。由于明建平收购的生猪都是农户散养的,以种植的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等为主食,而腊肉加工又采用土法熏烘方法,用柏树枝、锯木末、桔梗等作为熏烤的主要燃料,加工成的腊肉色美味香。

为了让腊肉利益最大化,他根据猪肉的不同部位熏制二刀肉、三线肉、腊排、猪蹄、香肠等,部位不同,价格也有区别。目前,他的腊肉价最低的三线肉每公斤卖60元,而最贵的排骨香肠每公斤达120元。

明建平的腊肉经煮熟切成片后,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从2011年开始,明建平每年所收购的生猪达300多头,熏制的腊肉达3万多斤。由于坚持传统方法熏制,不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每年3万余斤腊肉仅需大半年时间就销售一空,而明建平从中也有10多万元的净利。

带动土猪养殖增收

“我每年都要喂养3头肥猪,自己留1头过年,另2头就卖给明建平做腊肉,价格还比市场上要高出2元/公斤。”10月6日,80岁的云台寺村留守老人董树生说。

而今,在云台寺村,靠着明建平年年熏制腊肉,留守在家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养殖2头甚至3头以上的肥猪。

云台寺村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处大山深处,留守在家的广大村民都是靠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来喂猪。由于受交通的制约,信息封闭,饲养的生猪基本上都是家庭自需,因养猪和卖猪成本高,留守家中的村民都不愿多养猪。明建平扩大腊肉生产规模后,与村里的养猪户签约,订单饲养,统一收购,为留守村民放心养猪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养殖户的利益,明建平在收购生猪时,均高于市场价。董树生老人说:“我这几年养的猪都是供应明建平,市场上每斤才7块多,我卖给明建平就是8块多,每斤高出1块钱,但我养的猪都是自己栽的红苕、玉米来喂养的,从来没有喂过膨化饲料。”

由于明建平以高于市场价且上门收购农户生猪,让生猪养殖户足不出户就完成销售,降低了农户的卖猪成本,带动了云台寺村生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留守村民脱贫增收致富。每年明建平收购的300多头肥猪,让村民每头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且上门收购还为村民卖猪减少了人工成本。

新闻推荐

成都今年始发国际货运班列突破1000列

日前,X8062次国际货运班列满载液晶显示屏、电视机主板、汽车零配件等商品从成都始发,将经霍尔果斯口岸直达波兰罗兹。这是...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