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专属服务卡 让各类人才在成都生活得更安心 我市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构建起人才服务新模式

成都日报 2018-10-12 02:13 大字

包含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四大板块共24项服务,从享受“一对一”政务服务到免费坐地铁公交,这是成都市为人才提供的专属服务。这样的福利开始发放1年零1个多月以来,成都先后已经有617位人才拿到了这份大礼包,可以说是“一卡在手,蓉城我有。”

“‘蓉城人才绿卡\’是一张成都人才专属的‘荣誉卡\’‘服务卡\’,是人才的专属服务管家,具有人才身份识别及信息数据交换功能,是人才享受服务事项的凭证。”市人才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已面向在蓉“两院”院士等有关专家发放“蓉城人才绿卡”(A卡)617张,提供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等方面24个具体服务事项,为持卡人才累计提供各类服务超过1000人次。

“蓉城人才绿卡”已成为成都市人才服务的重要载体,并成为成都人才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专家人才的一致好评。

绿色的政务游览就诊通道

满足个性化人才服务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人才服务精准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市人才办于2017年6月启动“蓉城人才绿卡”项目。

“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就是为了有机整合碎片化的人才服务,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增值服务,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蓉城人才绿卡”分层分类为持卡人提供安居、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社保、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相较国内其他城市的人才绿卡具有申领方式活、服务项目多、内容更丰富、差异化精准化提供增值服务等创新特征——

完成“蓉城人才绿卡”APP系统开发:对创新创业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文旅出行等方面的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人才服务线上预约、办理、跟踪、问效服务链条,大大节省了专家人才办理服务的时间。

建立“蓉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建立起集人才政策(环境)宣传、落户办理、青年人才驿站申请、招聘求职、创业服务、安居保障、社交聚会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导引平台,目前关注量已超过25000人。

开通了线下各类绿色服务通道:市人才办会同市政务中心、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16个市级部门,开通了“绿色政务办理通道”,在市属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在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处开通了“绿色游览通道”,在全市各服务受理点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部署了18台终端服务设备,突显“蓉城人才绿卡”畅行蓉城的“绿色”属性。

创新引入市场化服务资源:成都市在充分调研专家人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专家人才就医难、出行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强与成都银行、太保安联等知名企业对接合作,借助其业内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服务优势,为专家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人才服务需求。

打造“一站式”服务导引平台

实现服务资源集成共享

“蓉城人才绿卡”为专家人才提供了包括医疗、教育、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20余项实实在在的服务。可以说,目前在全国都没有几个城市能做到这一点,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爱才、聚才的博大胸怀,让广大专家人才切实感受到了成都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记者了解到,“蓉城人才绿卡”项目主要解决了四类问题。

完善了人才服务体系——据了解,成都市以“蓉城人才绿卡”作为人才服务的主要载体,将服务功能和政策资源集于一体,打破了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各类服务体系的重塑优化和服务资源的集成共享。

疏通了人才服务“难点”——成都市通过不定期召开人才服务联席会等方式,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解决服务人才“难点”,打通服务人才“堵点”,为专家人才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畅通了服务供给渠道——市人才办充分对接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团市委等部门,建立起集人才政策(环境)宣传、落户办理、青年人才驿站申请、招聘求职、创业服务、安居保障、社交聚会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导引平台,打造助力“蓉漂”人才来蓉发展的“第一站”。

创新了人才服务模式——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人才服务”,将大量从前需要人工沟通协调的事项,通过数据化信息化方式进行线上分类疏导,优化了服务流程,缩短了服务周期,提高了服务满意度。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打不通、无人理、忽悠购物…… 客服电话为啥这么多“槽点”?

转接人工服务总是“坐席正忙请等待”;语音客服选项极多却总答非所问;一个售后小问题辗转数月无人理会;反映产品缺陷却被忽悠...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