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宽窄巷
◎张 起(学者)
友人王大作了篇妙文,“风过宽窄巷”,颇富士大夫之文气。王大含英咀华,把二十年成都生活的咀嚼吐将出来,且吐得十分到位,高,实在是高。我也忍不住,步原题作“风过宽窄巷”。宽窄巷,好格致的名字,宽与窄,好对子,成都的照影,它就这么宽窄讲究,进退有度。老成都在我印象中颇如南宋的临安,十里荷香,万户珠帘,或如唐时维扬,春风十里。那是早年,我住城西郊外,泥墙青瓦,篱边黄菊的素朴,万家农商,贩夫走卒的小调,算而今,秋风吹寒,都成往事。
老成都的味,在“农商”。农,一定得是小农,在城外有几亩薄田,全家一年到头丰衣足食,尚有余粮,于是衍生出提雀儿笼的、坐茶馆的、听川戏曲艺的、摆闲龙门阵的耍家。商,则一定是小商贩,一间铺面,前店后作坊,酒旗斜矗,所谓“文君当垆”模样。兼以大街小巷的贩夫走卒,城门洞的豆花儿,提督街的担担面,扯谎坝儿的算命摊子。落灯之时,街角有几盏鬼火(油壶子),一锅汤圆儿滚烫等人。半夜打更匠更声呐喊,城防兵夜报平安。除此外,老成都尚崇读书,黑漆大门的天井里头,读到一定程度,胡子灰白,作一番考据索隐、义理阐释、辞章竞秀,亦是正事。院子里,深居一位年轻女人,若没有来历,定是某位大爷的三姨太。然则文气之外,还有些许蛮性,袍哥习气,遇事能主持公道,社会正义亦就循之有道.望江楼晚泊,此码头,遂繁华竞逐。
晴日登楼,西山广远,景物清华,寒烟碧草,言不尽它的世俗味儿,诉不完它的风流事。因此,我常把近世的佳丽地比作宋词,勾栏瓦肆,旧事难尽,林盘筚户,画图难足。
记得某年,我与王大等人夜访宽窄巷。印象最深,是那晚难得干爽的明月夜,与盆地素日的阴冷不同。我等喝着两元的茶,品绍兴黄,青梅煮酒宋词成都。一条大黄狗桌下穿来过去,我第一次看见狗吐了,我想它是不是也醉了。每个人都像宋代的文人,在温婉世俗中觅得私自的方寸净土、一首词。诸君个个都是文心词胆,只不过他们“大雅久不作”罢了。
因为爱得太深,才有俚俗中见诗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莎)10月9日,电影《阿拉姜色》成都首映暨主创交流会在成都举行。该片由小金斯古拉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